【南方农村报】南美华侨晚期胰腺癌归国求医获治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
去年8月,南美华侨李先生因晚期胰腺癌回国寻医,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主任陈汝福教授,接受了纳米刀消融治疗,配合序贯化疗,肿瘤得到有效控制。
近日,李先生回国复诊,检查结果良好。
胰腺癌因恶性程度高,早诊困难,预后欠佳,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8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手术机会,且复发转移率非常高,外科根治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8-26个月。陈汝福教授表示,对于已经失去手术机会的局部晚期胰腺癌,运用纳米刀对肿瘤进行消融,可有效杀死肿瘤。
据了解,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率先在华南地区运用纳米刀治疗胰腺癌。在对该科纳米刀治疗的28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的随诊观察中,只有7例出现了复发或转移,25例患者仍存活,纳米刀消融大大延迟了晚期胰腺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的发生。
“胃痛”发现晚期胰腺癌
李先生今年44岁,是位南美华侨,常年居住在厄瓜多尔。去年7月份,他因上腹部疼痛不适检查发现晚期胰腺癌,国外医生都认为已经回天乏术了。李先生没有放弃,选择回国求医,并拜托国内的亲朋好友多方打听医院,最终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了胆胰外科陈汝福教授就诊。
入院时,李先生上腹部疼痛加重,还出现了黄疸,做了胆总管留置支架引流胆汁。CT检查提示胰体部肿物,大小5.1×4.8×3.2厘米。
陈汝福教授请来了胆胰外科、肿瘤化疗科、放疗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营养科等学科专家,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多学科讨论(MDT),诊断为局部晚期胰腺癌,已经错过手术时机。
陈汝福教授介绍,胰腺癌患者多以“胃痛”就诊,因病情较为隐匿,30%-40%的患者就诊时已是肿瘤的局部晚期,属于交界可手术切除或者无法切除,50%-60%的患者就诊时已经发生肿瘤的远处转移。临床上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不足20%。
纳米刀“击碎”肿瘤细胞
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常规治疗方法是化疗。陈汝福教授仔细分析李先生的病情,认为可采用纳米刀技术进行消融治疗。
纳米刀作为一项革命性的肿瘤治疗技术,2015年6月获批进入我国临床,用于“软组织肿瘤消融”。其基本原理是消融探针释放微秒级高压脉冲,击破肿瘤细胞膜,形成纳米级不可逆电穿孔,使癌细胞凋亡。纳米刀的优势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破坏血管、神经、胆管、骨骼,因此特别适用于伴有血管侵犯而手术无法达到切缘阴性的胰腺癌。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去年8月,陈汝福教授为李先生开展纳米刀消融手术。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术中B超提示肿瘤汽化,消融成功。
随后李先生接受了5个疗程的序贯化疗,即吉西他滨全身化疗,配合替吉奥口服型化疗药。胰腺癌肿瘤指标CA199从入院的2095U/ml逐渐降至450U/ml,影像学提示肿瘤液化坏死、缩小,疗效显著。今年一月结束化疗后,李先生回南美休养。
近日,李先生回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门诊复诊,检查结果良好。
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
得益于纳米刀等新技术手段的推广,微创治疗已经成为部分晚期胰腺癌的一线疗法。陈汝福教授介绍,纳米刀主要用于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等肿瘤,弥补了传统消融技术难以彻底消灭肿瘤组织的缺陷。
大数据样本显示,对比传统的单纯运用化疗治疗胰腺癌,经过纳米刀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延长了七个月,患者痛苦也明显减轻。在国际上,纳米刀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肯定,纳米刀治疗胰腺癌写进2017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NCCN)。
随着精准治疗以及多学科协作理念的普及,胰腺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已经比过往大为改善。对于早期(I、II期)胰腺癌,首选全腹腔镜下胰腺癌根治性切除联合神经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化疗。临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一年局部复发率及缓解癌症相关疼痛。对于交界可切除胰腺癌,优先行扩大胰腺癌切除或者R1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
陈汝福教授指出,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则推荐纳米刀消融治疗,并辅助化疗。同时,根据病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判断其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耐药性和预后等,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大大延迟晚期胰腺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
【记者】江铃
【通讯员】刘文琴 韦禄胜
【链接】http://epaper.nfncb.cn/nfnc/content/20171230/Articel06002FM.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