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运动成时尚受伤逐年增
专家提醒市民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避免受伤。
专题撰文时报记者成小珍梁健敏张灵 通讯员梁剑芳(除署名外)
专题摄影时报记者黄亦民朱元斌
刘翔因伤退赛,爆出本届奥运会最大一个意外,而“运动创伤”的话题也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昨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二院、越秀区正骨医院等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运动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但由于保健知识、防护措施未跟上,运动中受伤的情况十分普遍,医院门诊量、手术量逐年增加。
上月底,家住越秀区的小伙子王赣因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住进了正骨医院。今年21岁的他,在和朋友打篮球时不慎扭伤,左膝疼痛肿胀、跛行。一开始,王赣进行了敷药等处理,肿痛减轻了一些。但几天后,感觉情况又严重,需入院治疗。7月29日,他接受了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
运动创伤手术量倍增
记者近日从正骨医院了解到,针对市民运动需求增加、运动创伤几率加大的情况,该院在2005年开设了专门的“运动创伤、膝关节”门诊、“运动创伤”病区。
据介绍,该院的“运动创伤”病区有55张床位,自建立该病区以来几乎都是满的。而仅仅是膝关节手术量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运动创伤量的增长:设立之初第一年,病区做了30多台该类手术;第2年则做了100多台。至于今年到目前为止,做的该类手术已超过100多台。
中山二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马若凡也表示,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运动已成为时尚。随着运动人数基数的加大,运动创伤的比例也变大,尽管目前未就增长幅度没有做过明确统计,但可以肯定,“因运动受伤的患者量逐年有增长”。马若凡说,在他接触的运动创伤患者中,因打羽毛球导致跟腱拉断的例子非常多。
普通人容易意外受伤
造成刘翔意外退赛的“罪魁祸首”,是脚跟肌腱末端病,这是运动员常年比赛和训练,大强度运动造成的疲劳性损伤。正骨医院主治医师向孝兵告诉记者,和运动员不同的是,市民遭遇的运动创伤主要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因突然性意外受伤造成,受伤部位、特征有不同。
家住天河区的刘先生曾因运动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几年前的一天,他在朋友打篮球,打球过程中双方有不少冲撞等行为。结果他被撞得摔倒在地,“当时就听见右手肘部"咔"”的一声,我心想,肯定骨折了”。他紧急入院检查,被诊断为尺骨骨折,先是打石膏校正了一个月,后又手术治疗,住院一个月。如今,刘先生的右手肘部位置还留有道长长的伤疤。刘江宁说,事后他很长时间不敢再碰篮球,并给自己订了几条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须做一定热身、速度不能过快、过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