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林天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副主任,三级教授/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UA微创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基础研究学组组长,中华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update编委、《中国膀胱癌诊疗指南》编委兼秘书等职。长期致力于表观遗传调控膀胱癌、前列腺癌进展、转移机制研究,擅长泌尿系肿瘤微创诊治,尤在膀胱癌、前列腺癌的腔镜治疗有较高造诣。以通讯/第一作者在Eur Urol,Int J Cancer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30 多篇,最高IF13.9,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2010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负责人),201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二负责人)。在临床应用方面,林天歆及其团队在国内首先开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LRC)的系列研究,建立了男性、女性、单孔、3D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术式,证明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证实LRC在肿瘤根治效果、排尿、控尿及性功能与开放性手术相当。是国际上病例数最多、平均随诊时间最长的一组病例。开展了国际上第一个腹腔镜对比开发的膀胱根治术的随机对照实验,为LRC 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以吡柔比星为光敏剂的荧光膀胱镜技术,提高了原位癌等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率。针对膀胱癌容易发生淋巴转移科学问题,首次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linc-UBC1 通过募集染色质修饰复合物PRC2 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膀胱癌淋巴转移机制。建立了悬浮球囊细胞培养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解决了研究肿瘤干细胞数量不够的瓶颈问题。发现了大豆产物饱和脂肪酸13-MTD 能特异性诱导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凋亡(不影响正常细胞)、并阐明其通过线粒体应激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无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