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一文读懂湿疹用药与预防
发布日期:2021-01-13
湿疹是一种让人烦恼的皮肤疾病,很多人认为冬季不会长湿疹,其实冬季由于穿衣过多和外界寒冷刺激以及饮食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湿疹的发生。湿疹会引起皮肤发红,发痒,干燥和发炎,而且会反复发作,很难根治。

湿疹是人体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不具备传染性,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湿疹的治疗
一、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是治疗湿疹的首选药物,其分为第一、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酮替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有一定镇静作用,适用于瘙痒剧烈影响睡眠者;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具有抗炎作用强特点;而以奥洛他定、富马酸卢帕他定为代表的新型抗组胺药,因其无嗜睡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且作用时间长、服用方便(每天1~2次,1片/次)等优点,逐渐被医生和广大患者所接受,成为令人瞩目的品种。

2、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3、糖皮质激素:不主张常规使用,但可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短期应用,但不宜长期应用,通常疗程为1周左右,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并停药,以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量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时使用;此类药物应用中应注意骨髓、肝肾不良反应的监测。
5、中医中药
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湿疹之为病,起于湿热,并有热重于湿的特点,心肝火盛是其重要原因,本病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治法,常见的中成药如湿毒清胶囊养血润燥解毒,百藓夏塔热片消肿止痒,消风止痒颗粒消风除湿止痒,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止痒,防风通圣丸清热除湿止痒等。

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白芍总苷、苦参素、雷公藤等对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

二、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1、外用糖皮质激素
外用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选用足够强度的制剂,以求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物。药物分类a.超强效:0.1%氟轻松乳膏、0.05%氯倍他索乳膏;b.强效: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及乳膏;c.中效: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d.弱效:氢化可的松乳膏、0.05%地奈德乳膏/软膏。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且无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无全身性的免疫抑制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适合头面部及摩擦部位湿疹的治疗,适用于患者长期间歇性外用,可以进一步减少顽固性皮肤病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