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样新副院长、谢双伦教授获得首届 “中青年心律失常防治菁英”殊荣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学术指导,《医师报》主办的首届“中青年心律失常菁英”评选荣誉名单揭晓,我院副院长、陈样新教授获得该奖项“临床技术创新类”殊荣,内科主任、心律失常专科主任谢双伦教授荣获“科学研究类”奖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长,心律失常防治工作日趋重要。中青年医师是心律失常防治领域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也承载着国家该领域发展的未来。为鼓励更多广大中青年医师投入心律失常防治科研及临床工作,弘扬医务人员正能量,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学术指导,《医师报》主办的首届“中青年心律失常菁英”活动于2022年6月中旬启动。活动设置了4大类荣誉:科学研究类、临床技术创新类、基层优秀医师类和科普公益奖。每类荣誉评出10名荣誉获得者。
评选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全国共有近200名心律失常领域医生报名角逐“中青年心律失常防治菁英”。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绍:“中青年心律失常防治菁英”奖项是授予在心律失常防治的科研和临床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此次我院同时有两位专家获此殊荣,体现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全国心律失常领域的地位。我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专科于2008年成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形成了以心律失常介入为特色,在国内及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专科体系。缓慢性心律失常新技术包括无导线起搏器(Mirca)植入术、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快速性心律失常新技术包括针对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心房颤动及室早/室速的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的冷冻球囊消融术、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左房神经节改良术等,同时也重视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规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我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专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办逸仙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心血管病MDT、介入培训班和介入会议病例演示,指导带教ICD植入、CRTD植入、Mirca植入、希蒲系统起搏器植入、房颤冷冻球囊消融及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定期对介入适应证、介入技巧、操作细节、病例探讨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进行深入讨论,学科影响力覆盖整个华南地区。
未来,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专科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聚焦学科高精尖技术,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救治,为“健康中国”建设不懈奋斗、再立新功。(文/心血管内科 陈煜阳)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300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