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花都院区医疗服务能力再升级

发布日期:2025-07-04

自我院花都院区投入运营以来,

多个科室相继完成多项

里程碑意义的手术。

近日,

花都院区再迎新突破

从心血管疾病精准靶向治疗

到神经外科显微手术,

从肿瘤微创消融

到运动损伤修复,

一系列高精尖技术落地

带动院区医疗服务能力再升级、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再迈出实质性步伐。


精准靶向,首方克顽疾

6月9日,在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的带领下,林茂欢副教授和孙润陆主治医师为一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开出花都区首张靶向药物(玛伐凯泰)治疗处方

68岁的郭先生(化名)经检查确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高达73mmHg。经团队严格评估,确认其符合用药指征。用药后,郭先生胸闷症状显著改善,目前恢复良好,团队持续进行规范随访和疗效监测,为其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首张处方”的开出,标志着我院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上实现了“症状控制”到“病因靶向”的模式转变,为花都院区心肌病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image-20250704113110-1

诊断报告

image-20250704113110-2

花都区玛伐凯泰首张处方

 

林茂欢副教授介绍,肥厚型心肌病是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进行心脏检查非常重要我院心肌病中心团队致力于提高疾病精准诊疗水平,通过“专业技术”“创新药物”“优质服务”三效合一,为患者带来“心”希望。


技术赋能,精准消“异动”

6月13日,在王景峰教授的指导下,心血管内科谢双伦教授团队在DSA介入平台配合下,成功完成花都院区首例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

56岁的冯女士(化名)长期受心悸困扰,发现频发室性早搏5年,既往在外院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经陈样新副院长团队评估,确认冯女士符合手术指征,谢双伦教授团队为她实施手术。术后复查显示,冯女士窦性心律规整,心悸感消失

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花都院区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诊疗选择。

image-20250704113110-3

谢双伦教授及其团队


微创无结,跟腱获重生

近日,花都院区运动医学科侯景义副教授团队采用“H-loop动态加压无结双排缝合技术”,成功为篮球运动中跟腱断裂的梁先生(化名)实施微创手术,这是花都区首例“H-loop”技术修复跟腱断裂

侯景义副教授介绍,与传统跟腱断裂修复手术相比,微创修复开口更小,仅有1—2厘米,而传统手术的切口要10厘米甚至20厘米。这项新技术已经为众多跟腱断裂患者提供了兼顾康复质量与微创美观需求的治疗新方案,未来团队期待H-loop动态加压无结双排缝合技术能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image-20250704113110-4

梁先生接受微创缝合术后2周,术后疤痕小

image-20250704113110-5

传统切开手术,创伤大,疤痕明显

image-20250704113110-6

梁先生为侯景义副教授团队送上锦旗


神外开区,微创战颅底

6月17日,花都院区神经外科三区启用。6月19日,神经外科主任邓跃飞教授团队即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成功完成花都院区首例左侧视神经管-眶尖肿瘤显微切除术60岁的冯女士(化名)饱受病痛折磨5个月,视力急剧下降几近失明。团队高效完成术前准备,精准操作切除肿瘤,为挽救视力带来希望。

邓跃飞教授表示,神经外科将以新病区启用为契机,继续发挥复杂颅底肿瘤与精准微创技术等科室特色优势,为花都区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提供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和脑出血等神经重症、功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等领域在内的优质医疗服务。

image-20250704113110-7

邓跃飞教授团队手术现场


毫米灭瘤,点亮新希望

日前,花都院区介入科团队成功为两名肝癌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术,以毫米级精度“烫死”肿瘤细胞,标志着花都院区肝癌微创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65岁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的陈先生(化名),肝右叶发现1cm肿瘤。团队通过CT引导精准定位,将微波消融针经皮穿刺至肿瘤中心。仅5分钟的高温消融,陈先生的肿瘤完全坏死,术后次日即能下床活动,3天康复出院

71岁肝癌术后复发的郑先生(化名),肝右叶新发1cm肿瘤。团队在静脉全麻下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肿瘤消融技术,避开肝内胆管和血管,实现肿瘤完全覆盖消融,术后CT显示郑先生消融区无活性肿瘤残留,术后次日即下床自由活动

image-20250704113110-8

许林锋教授团队手术现场

 

介入科主任许林锋教授介绍,微波消融是早期肝癌及复发灶的重要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超60%。未来团队将以肿瘤微创消融技术为核心,联合血管介入、靶向免疫等手段,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微创化、全程化诊疗服务。


微创通脉,保肢焕新生

花都院区介入科率先在区域内开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微创介入治疗,目前已成功完成10例高难度手术,为“腿梗”患者重建血流、避免截肢,外周血管介入技术更精准、微创。

82岁的陈伯(化名)左下肢疼痛发冷2年,步行不足50米就剧痛难忍,入院后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SA造影显示其右股动脉长段闭塞(15cm),且伴有多发钙化斑块。介入科团队运用“斑块旋切+药涂球囊”复合技术,精准清除血管内堵塞的“垃圾”,术后陈伯血流恢复通畅,次日疼痛便消失,术后5天就能步行出院。

image-20250704113110-9

股浅动脉闭塞(术前)

image-20250704113110-10

股浅动脉完全通畅(术后)

 

77岁糖尿病患者吴伯(化名),右足溃烂发黑,面临截肢风险。DSA造影检查发现其膝下动脉(胫前、胫后、腓动脉)全程闭塞,介入科团队应用微导丝“穿山甲技术”开通细小血管,结合传统球囊+药涂球囊技术恢复血流通向足底。术后,经糖尿病足中心杨川教授团队精心护理,吴伯于1个月后溃疡愈合,成功保肢。

image-20250704113110-11

足部踝动脉截断闭塞(术前)

image-20250704113110-12

足部踝动脉直通足底(术后)

 

介入科副主任陈耀庭教授表示,对于高龄、糖尿病、心功能差的患者,微创介入开通闭塞的下肢动脉血管是首选治疗方式。团队应用的复合技术将开通率提升至90%以上,将持续推进“下肢动脉介入无植入物”技术,建设区域外周血管介入中心。

 

百年逸仙,花都启航。

我院花都院区将

以技术为翼、以仁心为舵,

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服务湾区、面向世界,

奋力谱写医疗惠民新篇章。

 

(文/图 花都院区综合办、心血管内科、运动医学科、神经外科、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