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中国卫生杂志】国家杰出医师 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心中“无刀”,胸有丘壑

发布日期:2025-08-01

在熟悉黄健的人心中,他是医者,也是勇者。敢于挑战新难度、持续攀登技术高峰,是他最突出的特质。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下简称“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是国内利用腹腔镜治疗泌尿系肿瘤领域的开路者,也是将腹腔镜用于肾脏手术、膀胱手术、前列腺手术等高难度手术的勇者。进入21世纪,在手术机器人掀起的“微创外科革命”中,他同样是潮流引领者之一。

因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应用、创新与推广上作出的卓越贡献,黄健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等,前不久他入选“国家杰出医师”名单。

 

 一个人,一条路

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点燃了微创外科新纪元的薪火,也给当时的黄健带来很大震动。1994年、2000年,黄健先后两次到国外学习腹腔镜的基本技术。但那时,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在国外也刚起步,只能完成一些简单手术。学习了腹腔镜技术基本概念后,黄健回国后便开始自己研究探索。

他请车床工人制作了一个带把子的铁筒,并借助这样一个简易设备在腹腔镜下开展切除肾上腺肿瘤的尝试。“没有教科书、没有老师,腹腔镜影像不清,止血设备也只有电钩和钛夹。我就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成功后再为患者手术,每一步都靠摸索。”黄健回忆,那时完成一台腹腔镜手术耗时较传统开放手术长很多,很多同行都对这一新技术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但黄健却用他的坚持和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予患者信心。他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关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文章,最终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过程很艰难,但最终还是成功了,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回想起筚路蓝缕的起步历程,黄健显得很平静。

2002年,黄健与国际同步开展了泌尿外科难度最高的腹腔镜手术之一——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此后,黄健又在十几年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形成标准的手术方法,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泌尿外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国际期刊上。

黄健还在国内首先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手术,并自主研制所需手术器械。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能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但器械存在价格昂贵、操作不方便等缺点。于是,黄健自主研制单孔腹腔镜套管装置,价格便宜且手术操作更加灵活,使用该套管能完成泌尿外科几乎所有类型腹腔镜手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我国腹腔镜手术套管的垄断。

十多年前,国内迎来了手术机器人引进热潮。在掀起“微创外科革命”的手术机器人落户孙逸仙纪念医院后,黄健又探索将手术机器人用于高难度的复杂膀胱癌切除手术。至今,黄健已完成个人主刀的2000余台机器人手术,其中绝大部分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前列腺癌根治、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泌尿外科手术。

从医40余年,黄健总是以这种领跑者的姿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一双眼,一颗心

当被问及当年是如何瞄准泌尿微创这一前沿方向时,黄健回忆起自己刚做实习医生时接诊的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患有急性胰腺炎,术后切口反复破溃感染,甚至可见腹腔内的脏器,每次换药,揭开纱布都能闻到一阵恶臭。从那时起,黄健深深体会到大切口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可在做研究生、实习生时,老师和前辈们都教授“做手术最重要的是充分显露手术部位”的理念。要充分显露手术部位,就必须在患者身上切开很长的手术切口。但每每想到大切口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创伤,黄健心中就有个声音在追问:“难道就没有创伤小而效果相当的手术方法吗?”因此,刚刚开始接触腹腔镜技术时,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上从零开始不断摸索,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路。

一次,黄健按常规俯卧位为一位肾结石患者开展经皮肾镜手术,可快开始穿刺时,患者突感心脏不适,紧接着出现心脏骤停,需要立即翻身进行抢救。虽然患者最终被成功抢救,但这个插曲却引发了黄健的思考:“如果这一情况发生在术中呢?患者在趴着时,根本无法为他实施心肺复苏,他还能被抢救回来吗?能否换一个体位来手术,弥补这些不足呢?”

于是,黄健提出斜仰卧位经皮肾镜手术方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黄健坦言:“患者的需要是医生创新的动力,但前提是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严谨的内心。”

黄健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家,而是善于行动的实干家。他的初心也简单而直接,就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

黄健对微创技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微创技术秉承的是整体观,目的是让患者减少身体和精神的多重创伤。也是因此,在日常诊疗中,黄健会细心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我们可以对患者说是‘得了肿瘤’,而不说‘得了癌症’。因为肿瘤也可能是良性的,但癌症听起来就比较可怕了。我们要顾及患者敏感的内心,让他们放心。”手术前,黄健也总是宽慰患者:“做手术嘛,就是睡一觉,睡醒以后就见到你的家人了!”

 

 一片深情,一个号令

黄健不仅是医者,还是师者,他一直秉持的态度是“对待患者要和蔼,对待学生要严格”。在本科生教育中,黄健注重引起学生对泌尿外科的兴趣;在研究生教育中,黄健主张引导学生找好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人各不同,但老师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黄健说。

除了日常教学,黄健还亲力创办微创技术培训班。2005年,黄健建立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授权的第一个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培训中心——华南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培训中心。2014年10月,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3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认证培训中心。在黄健主导下,一套包括理论授课、模拟箱训练、动物器官模型训练、动物实验等的培训方法得以建立并在全国推广。

此外,黄健还主编《微创泌尿外科学》及《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标准化教程》,参编10余本微创领域专著及第八、九、十版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外科学》。

多年来,黄健不遗余力地推广微创技术,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掌握并推动其更好地发展,同时也督促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将技术进行完善。他曾满怀深情地对医学生和青年医生寄语:

“进入医学领域,你就像是来到了一座风景秀丽、奇幻无比的山峰脚下。上山的路有很多条,总是改弦易辙是不可取的,你必须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坚持走下去,才能最终登顶。我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腹腔镜手术,专注于微创技术,并且一路做到了现在。总的来说,就是秉持了‘立即行动,坚持到底’8个字。除此之外,一名医生的成长,除了依靠科室、依靠学科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患者。医生的成长离不开患者,从某种意义上,患者请我们做手术,就是把性命交给了我们,这是莫大的信任,也是莫大的责任。因此作为医生,我们必须要有良心,要对患者抱有感恩的心,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黄健的一番话举重若轻,字里行间满是希望和感恩。“立即行动,坚持到底”,这八个字不仅是他对医学后辈的要求,也是给自己下的号令。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记者】魏婉笛

 

点击阅读原文:

中国卫生杂志(国家杰出医师  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心中“无刀”,胸有丘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