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回来了!广东医生给洛隆送上“健康礼包”
“广东医生又来义诊了,快去排队!”
八月的雪域高原,天高云阔。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辉煌时刻,这句充满期待的话语,回荡在洛隆县群众之间。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实际行动响应“健康中国”战略,8月26日至27日,我院党委书记杨建林、副院长姚和瑞和中医科主任李建军等赴西藏洛隆县,通过义诊、合作推进会等方式,将“健康礼包”送到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之上。
送医送药护健康
“医生,我这个眼睛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的,您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吗?”
“我一吃酸的、冰的东西,牙齿就发酸,这是不是蛀牙了?”
8月26日至27日,两场暖心的义诊活动先后在马利镇卫生院和某高原铁路项目部开展。闻讯而来的藏族村民和铁路工人们早早便排起长队,义诊现场气氛热烈、暖意融融。
义诊现场
来自我院眼科、口腔科、麻醉科、急诊科、中医科和肿瘤科的专家团队,将专业的诊疗与贴心的服务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现场,眼科医生进行视力筛查和白内障检查,细致评估高原强光对眼睛的影响;口腔科医生认真查看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针对龋齿、牙周病等多发问题开展防治指导;麻醉科医生协助处理疼痛症状;急诊科专家现场模拟演示高原常见急症的自救与互救方法;中医科专家为群众提供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体验,并结合高原体质特点开具中药方剂;肿瘤科专家重点开展常见肿瘤早期征兆的科普宣传,为高危人群提供个性化筛查建议。
据统计,本次义诊累计服务群众400余人。
医疗队还向马利镇卫生院及某高原铁路项目部捐赠了近4000元的常用药品,切实缓解了当地群众用药难的问题。
高原的阳光炽烈明亮,而比阳光更温暖的,是来自医疗团队的关怀与奉献。一位藏族老阿爷紧紧握住队员的手,连连说道:“我们这儿海拔高,平时想挂个三甲医院知名专家的号不容易。你们大老远赶来,不仅给我们看病,还送药上门,真是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共话合作擘画新篇
8月26日,“健康中国洛隆行 逸仙名医谱新篇”对口合作推进会在洛隆县人民医院举行。我院党委书记杨建林、副院长姚和瑞、中医科主任李建军、援疆队员等专家及职能科室负责人;洛隆县县委书记罗超文、县长巴桑次仁、副县长杨莉,洛隆县人民医院院长高艺鹏,洛隆县藏医院院长旦曲白玛等院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杨莉副县长主持。
推进会现场
巴桑次仁县长指出,“组团式”医疗援藏为洛隆县医疗服务带来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式转变,为提升本地医疗整体能力提供了坚实支撑,惠及全县并辐射周边地区广大群众。高艺鹏院长介绍了口腔科、急诊科、眼科、麻醉科等各帮扶专科的发展成效,表示洛隆县人民医院将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和科研合作,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旦曲白玛院长回顾了洛隆县藏医院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在援藏专家指导下,医院逐渐建立起成熟的中、藏、西医三医结合模式,现已成为一支区域医疗特色突出的重要力量。
易伟民副教授作为第四批援洛医疗队队长系统介绍了我院帮扶工作的主要情况,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构建、临床实效等多个方面,各项举措均取得扎实成效。李建军主任作为昔日援藏队员发表感言,深情回顾帮扶历程,感慨西藏地区医疗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这一巨变体现了对口支援工作的丰硕成效。
姚和瑞副院长指出,援藏工作既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理念的具体实践,洛隆县要依托“中远海运·色钦美朵”医护人才培养基金,继续以“授之以渔”的方式,为当地打造一支真正留得住、带不走的专业化医疗队伍,持续稳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杨建林书记在总结讲话时指出: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二是向坚守在援藏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敬,希望援藏干部们做好学科交叉、文化交融,共同为藏区群众提高更加公平可及、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优势,与洛隆县医院携手共进,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洛隆医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逸仙力量。
会后,杨建林书记一行深入洛隆县人民医院和洛隆县藏医院调研,详细了解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提升等情况,对当地在口腔科、眼科、急诊科等专科取得的突破表示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杨建林书记还代表医院党委亲切慰问了援洛干部,转达了院长宋尔卫院士的深切关怀,并送上慰问信。
深入调研
珠江水流连雪域,木棉情暖映格桑。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逸仙人将大力学习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深化“组团式”援藏协作机制,为守护高原群众健康,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贡献“逸仙力量”。(文/图 分级诊疗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