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人在基层——四川大凉山里来了“五朵金花”
(一)蜀道之难
关于大凉山,其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是“彝海结盟”,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此结拜为兄弟,为红军赢得了北渡大渡河的宝贵时间,改写了红军的历史。而如今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向这里汇拢而来,使这里的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今年4月,由我院妇产科翁雪玲、江志潇、龙腾飞、钟继红和手术室陈树红5位医护人员组成的“5朵金花”志愿队就深入大凉山布拖县,前往布拖中学、乐安乡中心校、交际河中学、大田坝小学、乌依乡中心校5所学校开展“康乃馨女性健康计划”科普活动。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内的大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6万余平方公里几乎都是山地,且山大沟深,路况险恶。从县城到大凉山的村子,要颠簸七八个小时,而即使能够通车的地方,行路之难也常常令人望而生畏,而布拖县就位于大凉山腹地。这里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却也是中国贫困县的样本。布拖县的地貌可以概括为:“三个坝子四片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布拖县连县城海拔都在2385米,此次科普之行,蜀道之难,可窥见一斑。
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加之贫穷落后的经济基础,导致布拖县的基础教育发展缓慢,而医疗知识更为匮乏。大凉山当地女性妇科病发病率较高,这和其生理卫生知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大多数的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不能获得相关知识。因此,哪怕蜀道艰辛,也丝毫抵挡不住布拖县对医疗知识的迫切需求和5位志愿者的热情。
“作为妇产科的医生和共产党员,帮助更多女性健康的生活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看到‘康乃馨计划’招募信息的当天,我们当天就发了邮件报名,期盼和大家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就这样,我院妇产科翁雪玲、江志潇、龙腾飞、钟继红和手术室的陈树红5位医护人员组成了志愿者团队。医院对于此次活动也寄予了很大的支持和期望,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她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明确了组织纪律和各项分工,她们还在线上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向领导汇报队员们的安全情况及科普进展。
4月21日,在对布拖县的风土民情、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情况等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后,“5朵金花”带着满腔热情,历时2天,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了布拖县。“汽车行驶过程中,常有石头从盘山公路上突然滚落下来,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后怕。”钟继红护士说到。
(二)索玛花开
四五月份正是索玛花开放的季节,索玛花花色洁白中透着粉红,被称为“高山玫瑰”。海拔低的原始森林里漫山遍野开满了索玛花,天气晴朗时,高山间云雾缭绕玉带似的漂浮在山间和草甸上;下雨天,雨水滋润着花瓣,云雾在花间飘来飘去,花朵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然而,除了美丽的索玛花,大凉山也不得不褪去面纱,展现其落后闭塞的一面。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天然屏障,经济发展的相对缓慢,外界新知识、新信息穿破这铜墙铁壁般的大山变得难上加难。
由于当地交通不便、思想较为闭塞,当地女性极其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一部分女性二三十岁就得了严重的妇科病,还有不少女性寿命都不超过四十岁。“当你看到这里很多孩子都失去了妈妈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你所做的工作是多么重要。” 翁雪玲护士长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5位医护志愿者利用她们熟练的专业知识为布拖县5所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卫生保健课程。考虑到初次见面,队员们希望尽快融入孩子们。所以授课中,队员们还加入了一些小游戏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当孩子们大声地高唱彝族歌曲《索玛花开》时,他们昂着的小脑袋就像一片片小花苞,呼啦啦一下子全开放了,展现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和热情,像极了这片贫瘠土地上盛放的索玛花。
回忆起授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队员们笑称“第一堂课就把她们全‘征服’了”。课程一结束,那些孩子就追着她们要签名和电话。龙腾飞医生说:“好多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和疾病,父母不在身边,我们问孩子们有什么想说的,很多孩子竟然怯怯的问,老师您可以抱抱我吗?那一刻,我鼻头一酸,心尖一颤,蹲在墙角流泪满面。”
“你能想象在这个年代,还有小孩从来没穿过底裤,女孩来例假的时候不用卫生巾吗?”龙腾飞医生说:“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棉被只剩下一个单薄的被套,里面一点填充的东西都没有。后来问了孩子我们才知道,原来被子里的棉絮被他们上厕所时当纸巾一点点抽走使用了。”在布拖的这些见闻远远超出了5位医护志愿者的想象,也使她们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
为了使现场教学更加直观,保障这次科普之行的教学成效,我院5位医护志愿者不远千里从广州带来了骨盆模型,现场为学生讲解女性生理结构,并教这些学生如何洗手、洗屁股,甚至包括如何使用卫生巾等,事无巨细,都要手把手亲自去教,仿佛是在教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项清洁技能一样,自然、细心、周全。
“当地很多孩子只能读书读到初中,她们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知识,也基本上很难有机会出来看看。我们就希望能通过这次教学告诉他们基本的生理知识,让她们可以少一点疾病,受遭受一点痛苦。”
她们还对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科普了性教育,告诉这些孩子哪些地方是别人不能碰的,以及应该如何保护和照顾自己。上完课,队员们还要在简陋的仓库外整理几千份发放给孩子们的资助物品,等到分完这些物资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为了节约时间,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健康知识,队员们日夜培训,深夜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这样紧凑的培训安排对队员们的体力耗费极大,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辛苦。志愿队队长翁雪玲护士长说:“和队员们在一起很开心,大家活泼热情,不怕苦不怕累,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她们。”
时间一晃而过,4月26日,队员们结束科普之行返回广州。途中,汽车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间来回颠簸,5位医护志愿者终于在高原反应的作用下吐得“翻江倒海”。“完成任务后,大家都感觉突然‘卸货’了,前几天的全情投入,让我们忽略了身体的不良反应,现在身体好像突然被唤醒。”
5天之中,她们在大山中翻山越岭辗转5所学校,为布拖县的孩子带来知识和关怀,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姿态昂扬,笑容灿烂,像极了山岭中盛开的索玛花。
(三)星星之火
虽然在布拖的时间很短,但是当地的情况却带给队员们深深的震撼。陈树红护士说:“即便现在回来了广州,我们还是会一直关注布拖,看《凉山兄弟》的时候还一直会想到他们,国家现在给予他们很大帮扶,硬件设施相对来说还可以,但是思想观念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在国家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大背景下,大凉山布拖县的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除了扶贫之外,“扶智”和“扶志”显得尤为重要。
5位医护志愿者回想起当时给孩子们播放欧洲风土人情的视频之时,孩子们纯洁明亮的眼睛里闪露着对外界的好奇,课后他们热烈的讨论和提问也展现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无限向往。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才能改变自己乃至大凉山的命运。
队员们深知一次的活动难以改变大凉山落后的现状。“我们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很单纯的,就是想通过一个窗口让孩子们能多一点了解外面的世界,现在经济虽然发达了,但是还是存在着这些贫穷落后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去帮助这些孩子们。我们特别想通过这次活动告诉她们,生活是可以改观的,是有奔头和更多美好可能的。”
这次走进布拖的经历,使她们肩膀上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去呼吁当地和社会力量关注大凉山,为大山里的孩子带来新的知识和教育资源,让他们也有机会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精彩的世界。
“如果还有机会,我还想去大凉山!”队员们笑着向记者说到。“大凉山需要更多外界的人去改变,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只有改变思想教育,才能真正地改变大凉山的现状。医学专业知识为这次科普之行的圆满成功提供了保障,专业性人员的介入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然而这样的活动仅有一次是不够的,知识的普及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如果这一代孩子能走出来百分之十,她们就会像火种一样辐射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乡镇甚至更大的范围。而现在改变一个女孩子的观念,将来就是改变一位母亲,改变一位母亲,就是改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教育改变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变成一粒载满希望的火种,这样的星星之火蕴藏着无限的可以燎原的力量,大凉山的美好未来也正是由这些“星星之火”去缔造,去谱写。”党委办公室欧阳霞主任介绍,院领导对这项志愿者活动非常支持,在工作开展中给予了许多具体的指导,后勤上也要求我们做好保障。“我们相信,“五朵金花”的大凉山之行应不是结束,大凉山的“星星之火”也必将由此照亮整个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