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我院举行“中国梦我的梦”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3-07-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对过去峥嵘历史的深刻回顾,是对现在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是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热切期盼。每个职工心中都有一个梦,为了给广大职工的梦增加力量源泉,78日下午,我院党委隆重举行“中国梦,我的梦”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报告会由院长、党委副书记沈慧勇主持。王景峰书记、赵婉文副书记等100多位中层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聆听了报告。

 

 

沈慧勇院长主持                    王景峰书记作总结

 

报告会特别邀请了远赴加纳的援非医生李杰、爱岗敬业的好职工张幼伦、主动为病人承担医药费用的医生梁俊雄、刚从阿富汗执行救援任务回国的无国界医生赵一凡、舍身救人的保安队长路志辉和江嘉昕医师作报告。

 

左起:李杰  张幼伦  梁俊雄  赵一凡  路志辉  江嘉昕

 

六位同志分别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度,作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报告。麻醉科李杰医生主动请缨,奔赴环境恶劣、疟疾盛行的非洲加纳,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和高超技术克服了重重困难,赢得了加纳同行和当地百姓的极高赞誉,圆满完成祖国交付的光荣任务;麻醉科赵一凡医生主动申请加入无国界医生,远赴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医疗救援,践行了一名中国医生的医者大爱;中医科梁俊雄医生热爱中医事业,主动接回结肠癌转移病人进行医治,为病人承担医药费用,并多次巧退红包,彰显了高尚医德;门诊办张幼伦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主动承担职责之外的工作,帮助了无数门诊病人,化解了无数棘手的纠纷,几十年如一日;路志辉同志和江嘉昕医生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勇跳珠江救起落水群众,救人后不留名的高尚品德获得各大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正如王景峰书记在总结中所指出的,六位同志都是我院在各个岗位上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弘扬了医院17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了社会正能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向先进人物学习,把握当下,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国梦”、“医院梦”和我们的梦而努力奋斗、矢志不渝!(文/ 党办)

 

 

讲稿选登(有删减)

 

 

 

中国医生  very good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李杰

 

今年3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刚果共和国接见援非医疗队员时说:“50年来,中国医疗队不仅在为非洲人民服务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无上荣誉,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造就了一种崇高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这就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总书记如此高度赞誉中国援非医疗队,作为中国首批援助加纳医疗队的队员,我非常激动,深感骄傲与自豪。

200912月到20121月,我和队友们一起,在加纳度过了终身难忘的两年。

我忘不了刚踏入加纳国土、走出机舱的那一刻: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可是机场却冷冷清清,没有欢迎仪式,更没有传说中的鲜花、掌声和拥抱。我暗知不妙,我们医疗队能受到欢迎吗?

不出所料,我们医疗队果然遇到重重困难。按照计划,我们将在西非最大的克里布教学医院工作。可是,具有较强西方医学背景的克里布医生们不想让我们介入临床工作。工作开局不利,生活条件艰苦,队员们情绪低落。是到社区医院、还是留在教学医院?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队长韦建瑞带领我们认真分析原因,大家认为,中国与加纳在文化价值观、教育背景、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到社区医院工作,局面很容易打开;但是到克里布医院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通过讨论,韦建瑞队长坚定地说:“我们是中国医生,代表着中国形象,困难当头,我们绝不后退! ”

霎时间, 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作为麻醉医生,手术室就是我的阵地。我必须坚守阵地,想方设法让当地同行认可中国医生的医疗技术。

证明自己的机会很快来了。一天下午,手术室来了一个重病号,整个下巴都被巨大的肿瘤覆盖了,口腔也被肿瘤塞得满满的。即使在国内,给这样的病人做气管插管都是非常困难的,而在加纳却只有最普通的喉镜。当地的三个医生都插管失败了。病人呼吸急促,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同行们忙得团团转,可是我当时却出奇的冷静,主动提出让我来试试。听到我的话,麻醉科主任疑惑地问:“你行吗?”我镇静地回答:“让我来吧! ”

我调整了麻醉策略,在同事的协助下,让病人的头悬空,尽量后仰,张大嘴巴,原来顶在嘴里的大块肿瘤和上腭之间终于露出了一条窄窄的空隙。我将喉镜从空隙里慢慢插入口腔,可是要继续深入找到气管口谈何容易。一次、两次、三次都找不到气管的大门,汗水湿透了工作服,手腕又酸又痛。我默默地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再沉着,终于看到气管口的大门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鼻腔插入导管,再让导管顺利地进入气管。按照传统方法,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时刻,经验和应变真的太重要了。我反其道而行之,创造性地用喉镜来调节气管口的位置,让气管口来寻找导管头,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麻醉终于成功了!

手术室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在场的所有医生、护士和医学生都投来敬佩的目光,麻醉科主任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中国医生,very good!”此情此景,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医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打开了工作局面,得到了同行的认可、群众的欢迎。

加纳的结石病人很多,当地的同行还没有掌握先进的治疗技术。我的队友、来自广医三院泌尿科的刘平教授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找他看病的病人非常多。刘平教授认为,帮助当地同行提高医疗技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我们援助加纳的最终目的。

于是,加纳历史上第一台不用开刀的输尿管镜取石手术开始了。在泌尿外科全体医生和实习生的注视下,刘平教授用从中国带来的全套设备开始演示。他边操作边详细解答,用娴熟的无损伤技术粉碎了结石,解除了梗阻,抽出了两百多毫升脓液,手术成功了!热情的黑人同行紧紧地拥抱着中国医生,高声地说: “中国医生,very good!

这一声声“中国医生,very good!”渗透了我们援外医疗队员的辛勤和汗水,倾注了我们无私奉献的大爱与情怀!

截止到201212月,42年间,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广东派遣了43批援外医疗队、658人次队员,每两年轮换一次。共治疗门诊病人365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3万余人次;做各种手术7万余台次;针灸病人4万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4万余人次;上层保健3.1万余人次。此外,还援建了4个卫生中心。如今,援非医疗队还在那片土地上治病救人,守护健康。这是闪烁国际主义光辉的壮举,这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

援外医疗队的工作是短暂的,可是我们播下的友谊种子是长久的。我忘不了那年圣诞节,加纳卫生部的高官和医生为我们举行隆重的欢送party。酒没醉,人自醉。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我们接连闯过语言、生活、环境、心理和疾病五大关,终于赢得患者信任、同行佩服、百姓传诵、政府嘉奖;因为,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因为,我们以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让 “中国医生,very good” 的声音,在加纳大地上广为传颂!

谢谢大家!

 

 

以厚劲之心 尽绵薄之力

门诊办公室 张幼伦

 

医院党委给每个党员发了一枚党徽胸章,而我,每天上班都会一直带着它,因为党徽的内涵时常提醒着我、鞭策着我,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少喊口号,多干实事。

门诊办的工作由不少零碎的细节组成的,从每天早上6点钟医院打开挂号厅大门,到送走当天最后一位病人,每一个环节都和我们门诊办的工作息息相关。

医院每天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求医患者,一旦我们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与患者沟通及对患者的服务不到位的时候,脾气好的病人可能忍忍就过了,也有的当场投诉,而在得到合理的答复后满意离开。但是,有的病人却会借故大吵大闹,甚至提出了比较过分的要求。我们的工作有时就是需要我们去面对这样的小事,正是在这一件件的小事中,我在完成着医院交付给我的使命。在我处理的门诊投诉当中,即使是我见过的最能“闹腾”的患者,最后都被我想方设法妥善处理。下面给大家分享的几个例子,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在门诊的故事。大家听完就知道门诊工作所需要的,其实是一种态度,以高标准去提升自我的态度。

梁女士,白血病患者,住过急诊科、消化内科、内分泌内科。她的两个儿子,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兄弟两人都是接受低保的特困人士,在平时生活中也许就有很多的不满,似乎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亏欠了他们,而医院这时也成了他们发泄的对象。每个月,这两兄弟都要推着母亲来医院输血、补液、打免疫球蛋白。从挂号、看病、交费、到取药各项程序上,时常闹腾得让我们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阻力。据我了解,他们两位绝大多数的投诉,其实都是无理取闹的。所以,每个月到了他们来看病的那几天,各部门都绷紧神经,苦不堪言。我在接待他们投诉的过程中,主动向他们告知自己职务,最后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手机号码都给了他们,并告诉他们,凡是以后在就医期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和我联系。有的同事很疑惑,问我难道不怕他们烦吗?是烦,但是如果不把他们的矛头引向我,他们去到每个部门都可能闹事,而在医院围观者众多,不但影响了其他患者就医,也容易对医院造成负面影响。其实各病区都因为他们的无理取闹而害怕接收他们的母亲,我也曾被气恼过,但我还是耐心地在各病区和各个教授之间周旋调停。尽管他们两兄弟有时确实蛮不讲理,但是他们却从不欠医院一分钱的医药费。不妨换个角度想想,他们也只是为了自己的母亲着急而已,反而他们的这份孝心,却是很多人不一定能做到的。我们家中都会有长者,我自己也身为人母,每每想到这一层,将心比心,我就会觉得能帮到他们的就帮吧。帮他们在个病区疏通协调、安排他们母亲的治疗,在他们发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平息怒火。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的付出,对方总归是能感受到的。所以直至梁女士病逝,他们兄弟俩投诉的频率一直在下降。

第二个例子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同事记得,有一次有位体格健壮的男患者,服药两天后回到药房窗口闹事,吵着要求院方退还药费。三名保安同志都没能制服得了他。我赶到现场后,让他把开药的发票给我,我自己掏钱退还了药费给他。因为拆封后的药、带离了门诊的药是不能退的,不合规矩也不安全。可能不见得在座的每一位同事都赞同我的做法,但是我却觉得,让这位男患者安静地离开,尽快恢复门诊的正常秩序,避免影响其他患者取药,才是当时我认为最妥善的办法。有时由于患者挂错号,需要重新挂号,或要求退号的过程中有时也难免吵闹一番,我也会私自出资平复风波,也是这个道理,关键的是要解决问题,维持秩序。

每年我有过半的工作日是早上驾车来医院的路上还开着车头灯的。清晨6点多,我打开门诊大厅的电子大屏幕,让患者第一时间知道,自己选择的教授是否开诊。7点,我到挂号窗口开窗,迎来第一个挂号的患者。尽管门诊有清晰的医生介绍指示牌,但病人挂错号、看错专科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为了减少患者挂错号之后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和麻烦,我也凭借自己医学常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对专家教授的了解,陪伴挂号员当起导医,指导病人看病挂号。也会根据今天挂号病人的多少,在现场调配挂号窗口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排队轮候时间。7点半后,挂号的工作进入正轨,这时,抽血的窗口正准备打开。我再去中注室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工作,收单、打单、撕棉签、维持秩序。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是我们门诊办最想做的事情。而我所做的,仅仅是贡献了我的绵薄之力而已。8点后,我回到自己的岗位,开始日常的工作。

这些例子都是我们门诊工作的缩影与写照,不仅是我,很多很多的同事都在为门诊的工作默默的贡献着自己力量,相互激励。事无大小,从点点滴滴做起,想方设法方便患者、服务他人正是作为医务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正所谓“医者父母心”,我在我的工作中、在党徽给予我的使命下,我找到了我自己的快乐。“满怀善良是快乐之本”也是我工作中的座右铭。

我们医院有着170多年的历史,拯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也走出了无数名医国手,能够在这样光辉璀璨的医院里工作,也是我的骄傲。自从1979年入院工作至今,三十多年的工作里,是医院培养了我,让我在这里成长,给了我一个可以为他人奉献绵力同时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也让我时刻感受到如大家庭般的温暖。医院的兴荣衰耻与我休戚相关,我真心希望我能为她继续奉献我这一份微薄的力量,尽全力维护她的荣誉和骄傲,看着她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中国梦,中医梦,还有我的梦

中医科副主医师 梁俊雄

 

我们都有一个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作为普通的中国公民,我也有自己的梦。

记得刚踏入神圣的医学殿堂的时候,我就有美好的梦想,挖掘中华医学的丰富宝藏,奉献给祖国人民;做人民友好使者,漂洋过海,传播祖国优秀的文化,传播精湛的中华医术,造福整个人类。

事情得从2005年初说起,那是一个春天的故事。我作为知名的对外中医教育和中医英语专家,远涉重洋,应邀的大洋的彼岸美国讲学。在讲学之余,我还深入当地的华人和西方人社区,悬壶济世,传播传统的中华医学文明,让美国朋友领略中医的奇妙。我的医疗活动在当地获得了广泛好评。在临回国的时候,就有美国朋友力邀我留下,认为我在美国一定有很好的发展,一定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但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国。事隔七年余,去年底,我又重新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又见到了很多当年共事的美国朋友,他们很多人都问我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选择,要是留在美国的话,也许现在已经过上了很体面的生活。尽管经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但我的选择义无反顾!美国当然是实现我梦想的好地方,但深受中华传统文明的熏陶,我的身上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我的梦想必须根植在祖国的沃土上。离开了祖国,我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