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框架与人员构成
人工智能研究室隶属于临床研究中心,在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吴卓教授担任部门主任,陈凯教授担任副主任。
人工智能研究室共有5名人员,其中2名博士,1名硕士,专业涵盖放射影像、外科、计算机、生物医学、管理学等,逐渐形成高水平人才引领的多学科团队,致力于为研究者发起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全面的方法学支持与全程的管理协调服务。
(二)职责与任务
职责:服务、支撑、监管和协调
主要任务:
1.接受研究者发起的人工智能研究相关法规、设计、实施等咨询;
2. 负责全院研究者发起的人工智能研究的立项审查、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结项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协调科学性审查和伦理审查;
3. 为医院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各类软硬件的平台支撑;
4.定期举办“人工智能研讨会”。
(三)主要工作
1. 开设算法门诊咨询服务:人工智能研究室已于2021年10月开放第一次门诊预约服务,每次号源为6个,出诊专家为科室主任及工程师。为我院各临床科室的人工智能相关项目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工作体系,实现从建模到模型迭代、算法应用的良性循环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协助建立算法与临床业务系统之间的标准化接口体系,支撑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共享与转化,开展医学人工智能课题指导、数据处理指导、建模指导、人工智能平台使用指导、单病种库建设与使用指导等。
2. 人工智能项目立项审批:自科室成立以来,共收到立项共20余项,涵盖乳腺肿瘤中心、肿瘤内科、泌尿外科、神经科、超声科等科室。基本制定了科室的立项流程及审批制度,科室收到立项申请后,将完成初步修改意见反馈,修改后将交部门主任审核,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送往审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继续送往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
3. 专题讲座:已于2021年12月2日开展首次人工智能相关专题讲座,由人工智能研究室及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联合举办,邀请了两位专家前来讲课。2022年将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为普及院内人工智能知识做好基础宣传工作。
4. 重点搭建医学图像人工智能平台:(1)为加快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的研究速度和效率,保证数据安全,实现半自动-自动分割及管理,参考中山大学精准医学中心影像标注平台和AI平台的建设模式,调研多种影像标注软件和AI平台,确定并完善我院人工智能研究平台的建设目标。提供人工智能项目开展的常规工具,包括但不局限于:影像自动化分割工具、病理自动化分割工具,提高ROI分割效率;
(2)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对肿瘤病理报告实现自动化的结构化提出,减少人工录入工作量;建设常用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平台、下载安装相关的开源数据库和代码库,并及时更新和维护;建设常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森林,并制作简易前端、后端工作界面。
(四)工作业绩
1. 于2021年11月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Insights in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linical oncolog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2. 于2021年11月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上发表论文《人工智能在临床肿瘤领域中应用现状和基础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