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业:分子医学、医学技术
联系邮箱:yuanxq7@mail.sysu.edu.cn
研究方向:肿瘤微环境的表观互作与细胞死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省市共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精准诊疗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主要从事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肿瘤)微环境的表观互作与细胞死亡方面的机制研究,致力于开发基于系统筛选的新型疾病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研究领域涉及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比如超级增强子和长链非编码RNA)、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ecDNA)、调节性细胞死亡、肿瘤免疫和代谢等。以通讯或一作(含共同)在Oncogene、Nucleic Acids Res、Mol Ther(2023、2024)、Acta Pharm Sin B、Cancer Re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合作开发肿瘤相关eccDNA数据库—eccDNAdb(http://www.eccdnadb.org)和铁死亡相关数据库FerrDb V2(http://www.zhounan.org/ferrdb/)。担任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Brief Bioinform、Clin Transl Med等多个国际专业期刊特邀审稿人,入选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担任广东省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并被聘为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果:
1.靶向超级增强子驱动的转录网络开发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策略
(i)首次全面筛选出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特异性超级增强子(SE)相关lncRNA谱,并阐明靶向SE驱动的致癌性lncRNA用于肝细胞癌治疗的优势及机制,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新策略 (Mol Ther, 2023封面论文; Cancer Res, 2020);
(ii)揭示了SE相关核心转录调控环路ELF3-KLF5-GATA6驱动的转录因子EHF与其共激活因子AJUBA互作在胃食管腺癌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并针对这两个分子开发了基于纳米技术的双重靶向治疗策略,为靶向公认缺乏小分子药物口袋的转录因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Acta Pharm Sin B, 2024)。
(iii)系统阐述了超级增强子与肿瘤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关系,对超级增强子在肿瘤代谢重编程中的机制进行梳理,并对超级增强子与肿瘤代谢未来研究方向展开探讨,有望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Mol Ther, 2024)。
2.利用多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探究eccDNA和铁死亡参与肿瘤耐药新机制
(i)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在多种癌症中普遍存在,且在癌基因扩增和肿瘤进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团队开发了全球第一个肿瘤相关eccDNA数据库—eccDNAdb,为深入研究eccDNA诱导肿瘤耐药新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数据平台 (Oncogene, 2022年度最佳论文);
(ii)鉴于铁死亡在广泛生物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团队更新发布了第一个铁死亡调节因子和疾病关系数据库FerrDb V2,为探究铁死亡调控肿瘤耐药新思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便捷的分析工具 (Nucleic Acids Res, 2023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