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只为那一身白衣——“最美背影”逆行者陈林叶专访
期待已久,电话里传来一个女孩爽朗的声音,时而还会响起阵阵咯咯的笑声。这个女孩就是陈林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主管护师(广惠智库新成员),大年三十逆行武汉,她的“最美背影”,感动了无数惠来的乡亲父老、感动了众多素不相识的网民。
这个爽朗爱笑、看似柔弱的女孩,是怎样换上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去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呢?
出发的机票 出征的号角
这是一张注定载入史册的机票,上面记载着:日期1月24日,姓名陈林叶,到达站武汉,登机时间22:20。它见证了白衣天使逆行而上的历史时刻。这也是出征的号角,吹响了勇士们奔赴战场的冲锋号。
陈林叶出发的历程颇具戏剧性。大年三十中午,她刚回到四百多公里外的老家惠来,准备陪父母过年,下午三点多在护理群里看到号召大家报名支援武汉的通知,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后匆忙定了五点多的高铁,只在家里呆了三个多小时便回程。家里人都担心她,母亲更是把行李箱藏了起来,于是便有了她手提红色塑料袋只身进车站的经典一幕,这一幕,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晚上九点多,当一路奔波、气喘吁吁的她穿着小短裙薄外套、拿着塑料袋到达机场时,同事们无不惊讶:“你穿成这样就要去武汉呀?”而她则是松了一口气:“终于赶上集合的队伍了”。
飞机晚上十一点多起飞,抵达武汉已是凌晨一点多,辗转来到酒店是三点多,搬完物资到早上五点多才躺下休息。
她们就是这样开始了第一天在武汉的征程。
“武汉,我和战友们来了!我们风雨同舟,排除万难,做好每个细节,不辱使命!”她写道。
病人渴望的眼神 医护肩上的重担
一月的武汉,气温接近零度,春寒料峭。
他们所接管的汉口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五公里,是疫情的重灾区。陌生的环境,未知的疫情,医院的情形等,也给队员们造成了较大的心里压力,刚来的几天,根本无法入睡,只是闭目养神,一天往往只睡两个小时。
经过培训后第一天上班,从驻地走路近二十分钟到医院,穿过空荡荡没有人烟的街道,如梦幻般,姑娘们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进入病房,严峻、忙碌的气氛便迎面而来,病人和家属都露出期待、渴望的眼神。医疗队员们的心一下揪紧了,大家感到了肩上如磐石般的重担,“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与死神抢人的。”
陈林叶和其他医护人员马上进入紧张繁忙的战斗状态,她们发挥三甲医院的优势和医疗水平,严格执行临床护理工作。由于病房缺乏护工和清洁工,她们还变成“全能护士”,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打扫卫生、整理病区、给病人喂饭、做生活护理,时不时还得像大力士一样搬运笨重的氧气瓶、帮病人翻身……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往往工作就是六、七个小时,还要克服护目镜起雾、听力不清等障碍,一天下来几乎耗尽体力。“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我们克服种种不利的条件,一天做一点,一天比一天更好,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积累下来,慢慢地就把一切工作理顺,走到了现在这样完善的状态。”她如是说。
陈林叶已经有16年丰富的护理经验,除了平时一般护理,还注重心理护理和辅导,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她说“毕竟是人,有时候自己都会觉得恐惧,何况是病人。这时候,就尤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媒体报道的患者姚老伯就是一个例子,七十多岁孤单一人的姚老伯常常很失落,陈林叶发现后,知道他在家里总是听收音机,于是利用休息时间跑遍超市寻找,最后在好心人帮助下终于找到。当送到老人手上时,他很是意外和惊喜。后来,她经常关心老人的起居饮食和身体状况,老伯很感激,这一老一少最后成为了朋友。
陈林叶认为,对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也很重要。有一个八十多岁老太太在医疗队来之前已经住在医院,由于病情严重曾经抢救了很多次,她儿子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已经陪了老母亲一个多月,看到他这么疲惫不堪的样子,护士们多次劝他回去休息,会替他好好照顾她母亲,但他总是说不用麻烦,他自己可以顶得住。陈林叶平时也常常和他沟通并做心理疏导,让其对疾病有个心理预期和认知。那一次老太太病情又复发,医护巡查发现后,赶紧做心肺复苏,又抢救过来。“虽然老太太最后还是走了,但大家的努力让他们母子彼此多陪伴了几天,所以她儿子还是很感激我们。”陈林叶说着有些哽咽。
火线入党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她说,读书时最爱看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是她心目中的英雄,希望像他那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这一天终于来了。支援武汉一个多月后,鉴于优秀的表现,她和另外11位医院同事火线入党,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的,经历艰难险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在疫区前线救死扶伤,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胸怀和使命。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妈妈在地球仪这里”
陈林叶有两个年幼的孩子,男孩5岁,女孩3岁多。已经一个多月没见了,休息时会跟他俩视频聊天,以解思念之情。她之前给小孩买了个地球仪,有一次,小女儿指着地球仪问小姨:“我妈妈在哪里?”“妈妈在这里。”小姨指着地球仪上武汉的地方说。“啊!” 小孩似懂非懂,然后学着大人的样子说:“妈妈你要保护好自己啊!我等你回来。”当妹妹跟陈林叶讲到这一刻,她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感谢老妈老爸和妹妹对俩娃的细心照顾!”家里人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她心存感激。她父亲是个医生,也在当地抗疫一线忙碌,父母像传统潮汕人一样质朴善良,时常关心嘱咐她,从心底里默默祝愿她平安、早日凯旋而归。
“粉丝”的鲜花 患者的感谢 同事的祝愿
陈林叶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不少人成为她的“粉丝”。这天,有位素不相识的粉丝定了一束康乃馨送给她。虽然有些惊讶,她还是很感激,热心人对她工作的认可让她感到欣慰和鼓舞。
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医护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这一天汉口医院有30名患者出院了,很多人跑来对她及医疗队员们表示衷心感谢,并纷纷合影留念。这一刻,她欣喜万分,“这是令我和战友们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切的累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她由衷地说。
那位姚老伯出院后,有一天特意打来电话说,感谢广东医疗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特别感谢陈林叶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是他的救命恩人,他永远忘不了。
有位患者出院时,写下了一封给广东医疗队的感谢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信中说:“明天就要出院了,我没能记住你们每个人的名字,也没能看清你们的脸,但我会记得你们被雾气遮挡的护目镜下的眼睛,和你们穿着层层防护服拖着疲惫的身躯还回头跟我说的那一声声‘加油!’,温暖而有力量。”“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武汉加油’我们只是说说,而你们是真的给武汉加油来了。”
同事们也送来了祝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制作了一个对武汉前线同事祝福的视频,护师冯艳冰说:“林叶,团圆之夜,你却奔赴武汉,我们为你骄傲!等你回来。”
医院护长和同事给她寄来满天星和贺卡,写道:“林叶,逆流而上,最美的你。请做好防护,我们一直与你同在!愿一切安好,平安归来!加油!”
历经风霜雨雪 期待春暖花开
这一天,武汉下雪了,长期在广东生活的她,兴奋地跑下楼,在雪地里写下“中国必胜,武汉加油,逸仙加油”。她很喜欢听偶像周杰伦的歌,特意放了一首《晴天》,“愿武汉的疫情尽快晴天!”
是的,历经霜雪的梅花,更显娇艳挺拔;历经沧桑的大地,终将迎来美好的晴天。
这天夜里,轮到她上晚班,在医院走廊的心愿墙,她留下了自己的心愿:“中国加油!我爱你——中国”。
她感恩医院及同事们。“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同事,熟悉的科室和熟悉的仪器时,不知不觉我也泪眼盈眶,好想好想念你们,好想好想抱抱你们,感恩有你们的牵挂和支持!感恩生命中有你们!”看到医院的祝愿视频时,她动情地说。
她感恩家乡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感谢每个人的关心、关注和爱护,感恩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给了她茁壮成长的养分。她平静地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只是换了个工作环境而已”。是啊,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她这样的白衣天使,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们舍生忘死逆行出征,只为坚守心中的信念,只为那一身白衣!
致敬最美逆行者陈林叶!
你是家乡人的骄傲!团圆夜告别亲人演绎守护生命的动人故事;
你是传承者的榜样!激励更多年轻人续写救死扶伤的神圣篇章。
春暖花开,期待你绽放更加美丽的笑容;
南粤大地,期待你跃动更加矫健的身影。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