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庚子英雄|许可慰:身先士卒,“可慰人心”
许可慰 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疫线第48天心愿
武汉早日治愈!老病号们还在广州等着我做手术呢!
44岁的许可慰是定居祖国大陆的第三代台胞,祖父曾往返台北、厦门两地行医。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从2月7日至今,许可慰以国家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总支书记的身份,率131名队员驻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重症病区。
从泌尿结石手术“大腕”变身医疗、后勤、党建一把抓的前线“大总管”,个性温和的许可慰在陌生的战场上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改造病区、自建ICU以“集中火力”救治危重症;成立“青年突击队”,发动党员团员将补给品赠送患者以改善其营养状态;从后方购置趣味乒乓球,鼓励患者适度锻炼来加速康复……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该病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成功率。
队员们评价,许可慰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可慰人心”。 他则认为,身为医者,投身这场战疫,也令自己终生难忘,“可慰平生”。
最难忘的抢救:学生为“老师”上了一堂课
“我们到了协和医院西院区后,兵分两路,一支队伍接管新开重症病区东7区,一支队伍负责另一个重症病区。”许可慰说,东7病区有50张床位,医疗队接管不到两天便全部收满。没多久,一场惊险的深夜抢救上演了。
“那晚的情形,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很受震动!”许可慰说,一名61岁的危重症患者在接近午夜时,情况突然急转直下,血氧饱和度直降到60%-70%,情况十万火急!
在医疗队的微信群里,下班的医生们得知前方的消息后,立即讨论起来:患者已经上了无创呼吸机,要救他,只能立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也就是做气管插管。
做气管插管时,医生可能被气管喷出的含有大量病毒的飞沫感染,为降感染风险,最好能穿戴正压头套。驻守协和西院的医疗队当时大多没有配备正压头套,遇到需要插管的患者,通常会呼叫装备较好的协和西院“插管小分队”来统一操作。
然而,同一时间,“插管小分队”正在另一个病区抢救患者,分身乏术。这位患者显然等不及了。怎么办?
身为“主将”,许可慰犹豫了:“在飞武汉的航班上,我反复跟大家说,抢救病人要‘奋勇向前’,但不提倡莽撞地‘奋不顾身’,大家必须重视防护。因为医护人员一旦倒下,对患者更为不利!现在这种情况,我能让大家冒风险吗?”
“许老师,我们可以做插管!您放心,相信我们!”出乎意料,隔离病房里的医生郝鹏向许可慰主动请战。
郝鹏与前方的医疗队员向许可慰保证,已经做好充分的防护。患者的情况危在旦夕,再迟疑就来不及了!许可慰当即同意。
只用了几分钟,气管插管便顺利完成。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很快回升,病情转稳。
“我们的医生平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优秀的业务能力、他们对患者的热忱便展现无遗。”许可慰坦言,那一晚,年轻的学生给老师上了深刻的一课。
正因为这支队伍坚守专业、有胆有识,2月26日下午,前来督战的国家卫健委专家督察组对病区为7个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不让队员多等一分钟,他是“知心大叔”
和手术台上酣畅淋漓的操作相比,许可慰在武汉的工作内容更为复杂,除了医疗救治,还要承担耗费心神的谋划、决策、协调、沟通工作,有时还要化身“知心大叔”。
“到武汉后,为保障医疗队的后勤供应,许书记亲力亲为,不知疲倦。为确保医疗的顺利进行,救治更多的患者,他想尽办法争取医疗设备和物资,通宵达旦、冲锋在前。”医疗队员、麻醉科林道炜教授评价,许可慰在前线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令人信服。
由于驻地距离医院车程要40多分钟,加上穿脱防护服、交接班等环节,队员们每次上班都需要将近10个小时。安排车辆接送队员上下班,一一确认下班的同事回到驻地、上班的同事到达病区……通宵等候队员们安全回到驻地,对许可慰来说并不稀奇。
医疗队上岗头两天,他便遇到一个麻烦。按照院感管理操作规范,位于清洁区的更衣室一次只能进两个队员。由于共用更衣室的多支医疗队交接班恰好“撞期”,下班后疲惫不堪的队员等了两个小时才进入清洁区,没有赶上回驻地的班车。
“我们的医生护士在前线体力消耗很大,能早些回到驻地休息是很重要的,可以降低‘非战斗性的损耗’。我不能让他们多等一分钟,多吹一会儿冷风。”许可慰接报后立即与其他医疗队协调,通过精确计算穿脱防护衣的时间,实行“错峰下班”,协调好班车发车时间,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为临时党总支书记,许可慰从投入战场之初就定期找队员们谈心谈话,例如利用坐班车从医院回驻地的时间,倾听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者跟年轻队员一起侃大山,用幽默的方式帮他们“消化”压力,以饱满的情绪重新投入战斗。
集中火力战疫病,侠骨柔肠对患者
疑难重症、危重症是救治工作的核心。许可慰率领医疗队利用“大本营”的名医资源,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为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我们派来的是一支医疗队,相当于赠送了我们整间医院的名医。”他说,医疗队不仅强调个性化治疗,还注重中西医结合,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带去“广东方案”。
为“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许可慰推动创立了“逸仙ICU病房”,将病房改造成具有4-5个床位的小型ICU,还推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医生护士联合组队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对于出院患者,则通过出院微信群避免“失联”,为患者解答居家康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醒患者按时复查。
不仅如此,他带领临时党总支,发动党员团员,将自己的补给品捐赠给需要加强营养的患者。活动引发全队热烈响应,在武汉飘雪的那天,医疗队员们将营养品一一送往病房。护士们还制作写有武汉方言的“温馨加油卡”,带领患者在病房里开展趣味乒乓球等适度锻炼,以增强体力、加速康复。
“患难见真情,我查房时能够感受到,患者对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知道我们医生和护士侠骨柔肠,是最希望他们早点康复回家的人。”许可慰开玩笑地说,自己也跟患者们一样很想早点回家,因为广州医院恢复择期手术后,有些泌尿系统结石的老病号在催他“快点回来做手术啊!”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林伟吟 张阳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