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爱掏耳朵?出门常戴耳机?你的这些日常习惯,正在伤害你的耳朵!
3月3日是第二十个全国爱耳日。3月1日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组织了大型义诊咨询及公益讲座活动,并免费为群众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听力检测、人工耳蜗术后调机等服务。专家指出,其实很多人日常不经意的生活习惯,都在伤害着耳朵,甚至引发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耳外科主任陈穗俊表示,在广东这种潮湿的天气环境下,用水冲耳朵不当时,容易引起耳部细菌滋生。经常洗完澡用棉签掏耳朵等行为,不仅会造成耵聍(俗称耳屎)的栓塞,更会损害外耳道毛细血管。出门便插上耳机听歌,用超过外界噪声的音量来隔离噪声,对耳膜伤害极大。
此外,很多孩子鼻炎、鼻窦炎没有治疗,时常“一把鼻涕一把泪”,容易造成逆行感染,引发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长此以往会造成感性神经性损伤,这是不可逆的损伤。捏着鼻子大力擤鼻涕,会将鼻涕通过咽鼓管擤到耳朵里,易引发急性中耳炎。有的人掏耳朵会引起鼓膜穿孔,“经常性的外耳道炎病人总是掏耳朵,久而久之导致皮肤的感觉下降,以致越掏越深,引起鼓膜受损。”陈穗俊说,
对于上述错误行为,陈穗俊给出了许多爱耳护耳的建议。他说,耳朵不宜进水,不宜经常掏或者深掏,并选择柔软且细的掏耳工具。在发廊洗头最好不要让店员随便掏耳朵,家庭掏耳工具也应私用。掏耳尽量只在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不宜在中部和内侧,一旦感觉到疼便应立即停止掏耳。外耳道皮肤有自我清洁的功能,通过咀嚼、打哈欠等方式也能将耵聍排出,不用太担心“耳屎堵塞耳朵”。
此外,鼻炎、鼻窦炎患者应尽快治疗以免导致咽鼓管炎或中耳炎,感冒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应先把鼻腔的炎症控制好,咽鼓管的液体便可慢慢通过“下水道”引流出来。有耳聋病症患者的家庭应该做好耳部基因检测工作,特别是有怀孕计划的准爸妈。
针对出生的宝宝小耳畸形等问题,陈穗俊建议,家长最好在三个月内带宝宝到医院做无创矫正术。针对孩子听力下降问题,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对于耳部不适的表达。如果孩子突然出现成绩下降、叫他不应或在左边叫却往另一个方面回头、电视机声音调得极大等,都需要引起家长重视,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记者】李秀婷 实习生 庄璐
【通讯员】 张阳
点击阅读原文: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