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防控又有新举措
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虽然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巨大挑战,防治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4月13日,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脑血管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成立。
据了解,专委会由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批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牵头筹备成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刘超教授表示,由脑卒中导致的死亡和致残很常见,其实脑卒中可防可治。他希望专委会的成立能够促进卒中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量减少脑卒中对身体造成的伤残和死亡。
刘超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直高度重视脑卒中中心的建设。打通救治绿色通道是脑卒中中心建设的一大关键,目前该院已经建立起一条从院前急救到急诊科、CT室、检验科、药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科室的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以便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卒中中心救治组副组长石忠松教授介绍,脑卒中从学术上主要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国脑卒中患者以缺血性脑卒中居多,占到80%左右,对中国患者造成的危害也最大,出血性脑卒中约占20%。
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石忠松强调,脑卒中的救治有其时间窗,需要争分夺秒,可以说时间就是大脑。一般来说,患者要在4.5个小时以内、最好是3小时以内进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如此可降低病残的发生。如果在时间窗内进行了静脉溶栓但效果不好或者超过了静脉溶栓时间窗,部分患者还可进行血管介入取栓,也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在逐渐从早期防控着手减少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包括控制好血压血糖、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运动锻炼等。
目前我国脑卒中仍呈现出高复发率的特点。石忠松提醒,有些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即便这次脑卒中得到有效救治,还有再次发生的可能,尤需控制好危险因素。
【记者】王婧
【通讯员】张阳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