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南方都市报】10次死里逃生,2018年广东首例H5N6禽流感患者治愈了

发布日期:2019-02-22

从“感冒”到器官衰竭,再到治愈,两个月中,22岁的张文(化名)与H5N6禽流感病毒多次“生死搏斗”。

2018年9月,广东省首例H5N6禽流感在广州突发,“中招”的则是张文。此后,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历经了10次抢救。

两个月后,他终于“死里逃生”康复出院,“一口气走上六楼没有问题,睡眠也正常了。”

这种很多人还很陌生的病毒,首次发现于2014年的四川,属于致死率极高的致病性病毒。据文献记载,2014-2018年间H5N6禽流感感染者有22名,其中16名死亡,死亡率极高,约为73%。

无疑,张文是其中幸运的一个。

 

22岁小伙确诊2018年广东首例H5N6

2018年9月27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出现了一名“特殊”的患者张文。22岁的他,是广州市白云区人。他发热又呼吸困难,是典型的重症肺炎症状。

那时,他还未被确诊为禽流感。

张文的父亲记得,中秋节那天,家里在江高买了只鸡,也就是当天,儿子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最高达到了40℃,同时伴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酸痛等各种症状,与感冒相似。在白云区当地医院就诊时,医生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但用药后,反复发热仍没有好转。

9月27日,张文开始呼吸困难,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急诊医生考虑是重症肺炎,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觉得他不像是一般的肺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回忆。且张文存在可疑禽类接触史,医院紧急给予吸氧、抗病毒及对症等治疗,并送咽拭子标本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排查。

两天后,省疾控中心通知,张文被初步检测为禽流感,随后确认为H5N6阳性。

他的病情,也被官方通报出来,为2018年广东省首例H5N6禽流感病例。

而此时的他,已经出现呼吸衰竭,病情危重。随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迅速反应,紧急成立了以主管医疗刘超副院长为组长,姚和瑞院长助理为副组长的抢救治疗小组,制定周密诊疗计划,抢救张文。

张文的确诊,意味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开始了。

 

10次抢救 12次大会诊

9月30日上午,张文被转入呼吸内科ICU负压病房。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腾出整个呼吸科ICU,只收治张文一人。

透过隔离房玻璃可以发现,医院为张文配备了独立的心电图机、除颤仪、床边B超机、心脏超声机、X光机及其他抢救治疗仪器,每日安排医生、护士、院感管理人员等30人24小时轮班无缝隙看护,按隔离要求每日投入充足的防护用品如一次性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防护眼罩、手套及消毒物品等。

禽流感,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疾病,让张文多次命悬一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南院区)主任王吉文记得,张文先后经历了10次抢救,医院也先后组织12次全院多学科大会诊,含重症医学、呼吸、心血管等领域的专家共30余人,围绕张文出现的每一个临床问题深入讨论,协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从以下的紧急情况可窥见一斑:

9月30日,张文呼吸困难加重,血压低,转入呼吸内科ICU,当时指尖血氧饱合度降至70%。一面是严重呼吸衰竭和休克的张文,一面是凶险的禽流感病毒,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果断地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使张文病情稍稳定。

10月1日,他入院的第四天,突发血氧下降、指尖血氧饱活度下降至80%,颈部及双侧胸膨胀,检查发现是出现严重的纵隔气肿,整个病房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医生当机立断,在病床边局麻下完成皮下气肿切开排气,可他依旧处于“危险期”。

10月3日,张文烦躁不安,指尖血氧饱活度下降至92%,心率增快至130次/分,血压升高至175/95mmHg。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江山平主任、ICU王吉文主任以及况芳医生和当班护士辛志彬再一次实施抢救,又一次将张文从鬼门关“拉回”。

10月4日,他的双肺弥漫性渗出,“相当于没有肺部了。”江山平说。在机械通气吸纯氧并高水平呼气末正压条件下仍不能维持血氧,为更好地抢救张文,医院决定打通“生命通道”,使用了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床边局麻下置管行V-V ECMO模式辅助改善氧合治疗,帮助他度过了危险期。

“昏迷了1个多月,天天晚上发噩梦。”彼时的张文,处于昏迷状态,对这些抢救,大多并无印象。

 

治疗药物并无先例

值得关注的是,在张文的治疗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药物——西罗莫司,“我们认为这是他抢救过程中,对他康复影响最大的药物。”江山平说。

当时,通过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已无法缓解疾病,“如果只是用常规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他就没有生存的希望了。”江山平说,专家组查阅大量国外相关文献,寻找最有效的救治方法。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联合使用对控制病毒感染可能有效的“西罗莫司”治疗。

刘超介绍,这一药物免疫抑制剂常用在肿瘤患者身上,文献显示,此前也有其他的重症肺炎患者曾使用该药物,但对于H5N6患者,这一药物治疗没有先例。

“我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刘超说。

但幸运的是,按照此方案实施治疗后,张文病情得到显著改善。

经全院多个学科合力救治,10月16日,张文停用ECMO支持治疗,10月18日停用呼吸机,11月16日封闭气管套管,11月19日下病床活动,11月28日康复出院。

刘超说,虽然H5N6传染性极强,气管插管时都可能引发新的感染,“但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任何怨言,非常敬业。”

11月26日是张文的生日,医院还特意给他在病房,过了个生日。

出院之际,张文特别写下了一封感谢信。信中,他多次感谢白衣天使们,“我是家中独子,幸而有你们,我才得以重生,与家人团聚。

 

【记者】阳广霞

【通讯员】林伟吟 刘文琴 张阳

相关链接:

人民网

南方日报

广州日报

广东电视台

新快报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