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信息时报】好尴尬,不敢大笑跳舞远行

发布日期:2014-08-14

来源:【信息时报】  2014-8-14  A28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 黄海副主任医师

记者 李楠楠 实习生 李奇芳  通讯员 王海芳

 

 

剧烈咳嗽、打一个喷嚏或小跑追公车,突然出现小便漏出,这种尴尬情景在中年女性中尤为常见。昨日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40岁以上的女性中,约有25%40%的女性患有尿失禁的症状,但由于很多患者对此难以启齿,导致就诊率极低。其实,80%的患者来门诊就诊、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明显改善。

 

40岁以上女性易中招

 

  尿失禁是重病老人或婴儿身上才会出现的?不对。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黄海介绍,尿失禁这一现象在女性中非常普遍出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该病通常与老龄化过程有关,但是各年龄层的女性都可能受其影响,40岁以上的女性中,约有25%40%的女性患有尿失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严重者可能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时,或是从坐姿、卧姿站起来时,就会不自主排尿。

女性为何更易尿失禁?黄海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先天尿路较短,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特别是怀孕生产后骨盆肌肉韧带松弛,生产后休息不好,过早负重;此外,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功能大幅度降低,尿道及膀胱颈黏膜萎缩、皱壁消失,造成封闭尿道的力量变弱,从而出现上述症状。

 

八成患者治疗后改善症状

 

  作为一种较为隐私的疾病,尿失禁发生后,对患者最大的影响是导致生活不便,生活质量随之急剧下降。有些患者经常担心会尿湿裤子,所以频繁上厕所、不敢出远门旅行或参加其他社交活动,所以尿失禁也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更严重的是,有些患者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其他系统疾病。长时间的尿液侵蚀刺激还可引起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甚至影响肾脏功能。

  在发病率极高的同时,尿失禁患者的就诊率却极低。许多患者羞于启齿,或者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病,而以为是老年化的一种正常表现,黄海表示,其实在临床中,80%的患者来门诊就诊并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明显改善。

黄海提醒,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约半数的妇女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会受其困扰。而现今许多新的方法可以治愈尿失禁或使排尿功能障碍得以改善,妇女们切勿因为害羞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如何科学预防尿失禁?

 

  黄海表示,首先需要养成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特别是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性交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阴。若性交后发生尿痛、尿频,可服抗尿路感染药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愈。此外,更年期绝经后的妇女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在饮食方面,要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专家同时还介绍了一个简便的锻炼方法,即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45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