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南方日报】打响秋冬保胃战

发布日期:2012-12-17

来源:【南方日报】  2012-11-27 B04版

记者 赵兵辉  通讯员 王海芳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黄启辉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张世能教授

 

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开始转凉,在这个“多病之秋”,胃病开始抬头。从广州各大医院门诊部反馈的消息显示:不少病人因为天气寒冷、干燥,上腹胀、上腹痛等胃部不适的症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黄启辉指出,秋冬季节的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此时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是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再加上现代人生活忙碌,作息不正常,饮食结构又不合理,导致情况更甚。他提醒道,胃最不喜寒冷,所以秋冬季节养胃很重要,尤其对那些患有慢性胃炎,以及属于阳虚体质或气虚体质的人更应在秋冬季节温阳养胃。

    胃病进入发作高峰期

      最近以来,孙女士总是感觉胃部有股寒凉感,且时有隐痛,尤其是进食冷食及在加班劳累后就疼得更厉害,有时用手揉揉腹部或用热水瓶捂一捂会缓解一些。此外,她还易拉稀便,排便次数增多。可在医院做了纤维胃镜检查,也没有查出有什么病。

    “这就是民间所说的‘胃寒’。”对于孙女士出现的症状,黄启辉解释道,中医认为“胃寒”是指脾阳虚弱,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胃寒”者会出现胃脘疼痛的症状,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一旦天气变冷,或是感寒食冷品,就会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则症状减轻。

      除了发病率增高以外,在秋冬之交,胃溃疡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好发时间为10、11、12月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世能教授表示,不同人群好发的胃病也不尽相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可能与工作紧张、过量酒精摄入和长期饮浓茶咖啡等有关。而胃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可能与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有关。

      黄启辉表示,胃最不喜寒冷,所以秋冬季节养胃很重要,尤其对那些患有慢性胃炎,以及属于阳虚体质或气虚体质的人更应在秋冬季节温阳养胃。阳虚体质就是“火力不足”,这些人平时手脚发凉,腹部、腰部或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冬天耐受不了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冷气;喜欢进食热烫饮食,大便稀溏,小便色清量多。

      气虚体质的人则是“短气、少气”,平时容易气喘吁吁;讲话声音低弱;容易出虚汗,经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这两种体质的人脾胃功能差,秋冬季节更易得“胃寒”症。

    食疗暖胃驱胃寒

      黄启辉表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功能差,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秋冬季节这个脾胃病容易发作的时期,中医养生特别强调脾胃调护。

      据介绍,胃病患者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秋季早晚温差大,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抵抗力随之降低。对此,黄启辉表示,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因此,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常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病情;秋冬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

      引发胃病多发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对此,张世能教授建议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冬天打火锅,既暖和又美味。但火锅吃多了当时不易察觉,易造成暴饮暴食,过后,胃病就随之而来。因此,每餐量均衡十分重要,不要过饱或饿着,七分饱刚刚好。此外,食物种类搭配均衡也很重要。蔬菜、水果、谷物和肉类要搭配均衡。

      此外,还应戒烟戒酒。烟草能使胃酸分泌增加;同时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屏障。因此,长期大量吸烟易引起消化性溃疡,且不利于溃疡的愈合。而酒精可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此可见,戒烟戒酒在冬季养胃中十分重要。

      专家还建议,应避免长期饮浓茶咖啡。张世能教授表示,老年人喜欢喝茶,不少年轻人喜欢喝咖啡,不是说一点都不能喝,但要注意量和度。长期饮浓茶咖啡易引起胃粘膜的反复损伤,因此饮用时要适度。

    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专家表示,应激是引起冬季胃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每逢岁末,年轻人忙着冲业绩,“压力山大”,工作紧张、进餐不定时,在长期应激状态下,造成胃粘膜屏障的损伤,从而引起胃病。传统养生学认为,忧思伤脾,过分的忧思或思虑损伤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

      张世能教授表示,长期处在紧张工作状态,精神压力太大,加之饮食、休息无规律,生物钟颠倒,引发胃功能神经紊乱,不知不觉患上胃病。他建议,在冲业绩的同时,要劳逸结合,放松心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进餐时间,坚持锻炼,有了强壮的体魄,其他才有可能。

    黄启辉表示,要想预防胃病,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慢性胃病病人在秋冬季节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黄启辉还推荐了一种腹部按摩保健方法:右手掌劳宫穴对准神阙穴,以神阙穴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揉摩36次、左手手掌劳宫穴由大圈至小圈逆时针方向揉摩腹部36次,坚持3-6个月,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对慢性胃肠炎有很好治疗作用。

    冬季容易感冒,感冒后自己随便吃一些感冒药,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对此,张世能教授提醒道,很多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十分伤胃。所以感冒后,不要随意自行服用感冒药,可向医生咨询,并避免空腹服用。此外,许多冠心病的老年人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易损伤胃粘膜,建议向相关专科医生咨询,同时服用保护胃粘膜药物。

    秋冬养胃食疗方

    ■相关链接

    黄启辉推荐了几款有助于秋冬养胃的汤水、粥水,分别是:

    1.胡椒猪肚汤。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胡椒是健胃、暖胃之佳品。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此汤水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具有健脾开胃、驱风散寒、温中止痛、强壮身体的作用。

    2.黄芪党参内金粥。生黄芪15克,党参20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10克,陈皮5克,糯米80克。将生黄芪等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3.神曲陈皮粥。神曲15克,陈皮10克,大米50克。将神曲、陈皮研为细末,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连续3-5天。可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难消,恶心呕吐。胃脘疼痛,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肢软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