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危情割肝四小时
21岁前高考状元被切除13斤肿瘤和70%肝,主刀医生揭秘手术疑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2-8-2 AII22版
记者 薛冰妮 实习生 冯宇轩 通讯员 王海芳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陈亚进教授
摘要:21岁的李明斌是2010年佛山三水区的高考总分兼单科状元,最近却被诊断出患上了肝癌晚期。且是未分化型肝癌,恶性度很高,肿瘤很大。按照国际医学指南已不适宜手术,术中及术后死亡率都很高。但是不手术,一个月内他可能就告别人世。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南都制图:张许君
21岁的李明斌是2010年佛山三水区的高考总分兼单科状元,最近却被诊断出患上了肝癌晚期。且是未分化型肝癌,恶性度很高,肿瘤很大。按照国际医学指南已不适宜手术,术中及术后死亡率都很高。但是不手术,一个月内他可能就告别人世。
但是李明斌的求生意志也让医生动容。经过充分的医学评估,虽然风险高,他还是有手术机会。于是7月24日,冒着只有50%成功的风险,李明斌签下了手术同意书,医生为他施行肿瘤切除手术,切下了他70%的肝脏。当时手术中切下的肿瘤重量达到了13斤,直径达到20厘米。而正常成年人的肝脏是3斤重。
术后一周,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留下了30%的肝脏顺利熬过了风险期。一周后,李明斌将出院。肿瘤切除手术给李明斌一个机会,让他可以继续治疗。陈亚进称,由于李明斌有了肺部转移,右下肺1/3的部位有转移的肿瘤,因此下一步需要请胸科专家确定治疗方案。后续治疗预计要半年到1年,“过了一年,生存机会就比较大了。”(来
病情(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李明斌被确诊为未分化型肝癌。肝癌细胞分化越低,恶性程度越高。这种未分化的肝癌,属于恶性极大的癌症。分化越低的癌症,分裂速度越快,对病者的危害越高。所以肿瘤在1-2个月中以1-2倍的速度增长。术前,他的肚子像6-8月大的孕妇。“整个肚子是实的,硬的。肿瘤随时可能破裂,病人只能侧躺,天天发高烧。一两个月,消瘦了10多斤。”
风险评估
●不利因素(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一、肿瘤已侵占70%以上的肝脏,若切除肿瘤,等同于切掉了70%的肝脏,剩下的30%肝脏若无法正常工作将致使病者衰竭而死。
二、肝癌晚期,肿瘤太大了,肿瘤直径超过30公分,周围布满血管,容易引起大出血。术中死亡率高,术后的风险也很高。手术中也可能发生肿瘤破裂,导致肿瘤医源性扩散。
●有利因素
一、从胸片看,肺部的肿瘤转移较少。二、李明斌才21岁,很年轻,身体素质不错。三、肝功能基本正常。四、肿瘤没有侵犯主要的血管。剩下的肝的供应血管也没有受到肿瘤侵犯。
为何做手术
陈亚进认为,最重要的是现代肿瘤医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卫生组织现在推行的理念是带瘤生存。对于李明斌来说,最重要的是减少身体对肿瘤的负荷。让负荷变得最少,然后再用其他的办法控制残留肿瘤的发展。让肿瘤变成一个慢性病。让一个快跑的肿瘤变成一个慢跑的肿瘤从而赢得治疗的机会。这次切除肿瘤是给李明斌一个身体的本钱,让他有下一步治疗的机会。
手术直播
10多台器械切换医生如乐手切肝
实际上100多年来,切肝的历史就是止血的历史。因为切肝手术很容易引起大出血。如何不出血或者少出血一直都是医生追求的目标。
手术前,20多名李明斌的同学朋友献血,献了5000毫升鲜血,随时准备在手术中应对大出血。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阻断入肝血流,这样切起来出血少,但是会引起残留肝段的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医生经过多方评估后决定采用不同的断肝器械组合。包括了超声刀、结扎速、微波刀等微创手术中应用较多的器械。
在这个过程当中,主刀医生就像一个乐手,他的身后有10多台器械,而且切肝是在B超下小心操作。肝脏就像个豆腐一样脆,而且都是血。因此要非常小心。陈亚进作为主刀医生,先用微波刀在要切的地带烧出一条凝固带,然后用超声刀和结扎速来分离好肝与坏肝。因为这条凝固带上血流得到了控制,因此出血会少很多。医生需要一边切,一边注意血管,遇到大血管要先结扎血管再切。防止大出血。术中出血是500毫升左右。
而且手术中切除的肝脏是70%,剩余的肝脏只有400克左右。用医生的话来说就是到达了极量肝切除。一般来说,最多切肝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