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中国医学论坛报】90岁高龄患者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发布日期:2012-05-31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4-19  A3版

通讯员 王海芳  罗定远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管和甲状腺外科主任 黎洪浩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管外科顺利为90岁高龄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刷新了我科腔内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最高年龄记录。

  患者林婆婆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伴疼痛1周。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心肝功能基本正常,但有中度肺气肿和泌尿系感染,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照影(CTA)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真性动脉瘤,约8.6cm X 6.5cm,左髂总动脉巨大动脉瘤伴大量附壁血栓形成,管腔几乎闭塞,双侧髂外动脉严重扭曲(图1)。

  术前,血管外科黎洪浩主任组织血管外科、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对该患者病情进行了充分讨论,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周密的预防救治方案。同时,在术前予控制血压、血糖及积极抗感染治疗,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最大限度内降低术中术后的风险。

  在麻醉科、心内科和心导管室的大力协助下,黎洪浩主任和罗定远医师默契配合,仅用两个小时即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第1天开始进食,第3天下床,1周即出院。

  黎主任介绍,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壁的瘤样扩张,可逐渐增大,破裂出血致患者死亡。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心脏病或糖尿病,偶可见于年轻人,男性多于女性。其主要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主动脉先天发育不良、梅毒、创伤、感染、大动脉炎、马凡综合征等亦可引起。患者多以腹部搏动性肿物就诊,常伴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腹部体检、彩超可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分为肾上型和肾下型两种。前者主要靠开放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者可直接实施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腹主动脉瘤。

最后,黎主任提醒,若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前一定要行全腹部及双下肢动脉CTA,在明确诊断的同时,明确腹主动脉瘤累及的动脉、瘤体和瘤颈直径、钙化程度、瘤颈的扭曲程度及导入动脉直径等。腔内隔绝术属微创手术,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其禁忌证包括:瘤颈<;;1.5cm、瘤颈成角>;;60°、瘤颈钙化程度>;;90%、股动脉直径<;;5mm等。

 

        图1 术前CTA影像    

 

图2 术中放置支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