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颈髓长瘤两年不治
来源:【新快报】
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王海芳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沈慧勇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 邓跃飞 副主任
近日,被车床 推着进医院,来时奄奄一息的阿成(化名)高高兴兴地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出院回到虎门的家中。临走前,他对为他治疗的医护人员千恩万谢,在向新快报记者谈起这几年治病曲折的经历时,他不胜唏嘘:既后悔求治无方让病魔折磨自己死去活来多年,又庆幸终于找对专家仅六小时手术就让自己起死回生。
故事回放
惧瘫痪,长瘤放弃求医
原来,46岁的阿成5年前开始感觉手脚麻木,渐渐地还出现颈痛和右上肢麻木乏力。2007年的一天,阿成因醉酒不慎摔倒在地,被紧急送到当地医院做CT检查时,诊断为颈椎 第四节爆裂,并一直在该院按颈椎病 牵引治疗长达两年之久,但病越治越重,后来做磁共振扫描,发现颈髓内长有肿瘤合并脊髓空洞,当地医院医生说由于肿瘤位于颈髓靠近生命中枢,手术除瘤风险很高,万一出现术中大出血,轻则会像桑兰一样导致高位截瘫、手脚瘫痪和大小便失禁,重则呼吸心跳停止,会死在手术台上,建议他顺其自然不要治了。阿成从此再也不肯求医看病。
风险大 四家医院拒收
但随着日子的过去,阿成的病症仍一天天不断加重。2010年8月发展到不仅手脚麻木僵硬,行动不便,颈项疼痛也明显加重。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不仅原来颈髓内的肿瘤增大,而且脊髓内的空洞也明显扩展,蔓延至整段颈髓内。家人和亲朋好友不管阿成愿意不愿意,带他到广州地区跑了四家大医院求治,但因肿瘤位置特殊,临近生命“禁区”,手术风险太大,没有医生愿意担险收治。
今年四月初,阿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严重的头痛、颈硬、呼吸费力和四肢僵硬,一吃东西就吐,命悬一线,被家人用车床推入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求医。幸运的是,该院院长、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发现病情危急,马上联合神经外科邓跃飞副主任会诊,检查结果显示病人颈髓内肿瘤增大,脊髓空洞扩展蔓延进入了延髓和四脑室底,形成了巨大的囊腔,生命中枢所在的延髓以及整段的颈髓和部分的胸髓都被囊腔压迫成薄薄的一层。
专家一致认为,病人患的是颈髓内血管母细胞瘤 ,随时会发生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心跳骤停。为挽救病人生命,沈慧勇院长果断决定:先由神经外科邓跃飞副主任行枕骨大孔和椎板开窗减压 、中央管开口造瘘和显微镜 下切除肿瘤,再由骨外科行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经过近6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完整地切除直径约
专家建议
“禁区”附近长瘤:
越早除越好
邓跃飞副主任解释说: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罕见的肿瘤,其中近60%位于颈髓,40%位于胸髓。患者有近70%常伴发脊髓空洞。主要症状表现为颈肩、背部和上肢的感觉和功能异常,如神经根痛、麻木、感觉分离及乏力、僵硬等,而椎管内其它肿瘤的症状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容易误诊为颈椎病等其它疾病。
沈慧勇院长指出:该肿瘤因其血供丰富,手术风险较高,尤其是位于脊髓颈段靠近延髓的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难度较大,万一术中处理不当,确实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或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等意外。建议病人一旦知道“危险部位”长瘤,当地医院无法解决时,更要积极主动,及早向更高级医院求治,这样才能在病情没有发展到最凶险时得到专业的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获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