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耳朵掉石头拧头就头晕
来源:羊城晚报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副主
文/羊城晚报记者余燕红 通讯员 梅枚
佟阿姨昨晚睡觉时又犯头晕了,奇怪的是,正着身子十来秒就不晕了。可是,一转头马上又开始犯晕,还全身冒冷汗,吐个不停。这样的发作平时也有,但没有具体的规律。家里人怀疑是脑血管疾病,把她带到医院做了颅脑CT、MRA、PET等,都没查出问题。他们又以为是颈椎病,拍了片也都没有问题。也有医生怀疑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打了通血管的针,也不见起效。佟阿姨被这个头晕折磨得茶饭不思,人都瘦了几圈。最后,佟阿姨还是在耳鼻喉科找到了症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的区永
耳朵里会长石头吗?
耳石症容易被误诊
“耳朵里也会长石头?”佟阿姨瞪大了眼睛。采访时几乎所有非学医人士都一脸好奇。区永
耳石老化、人体过度疲劳、头部外伤等是造成耳石脱落的是最常见原因。此外,供应椭圆囊的血管阻塞、中耳炎、噪音、药物中毒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耳石脱落。为什么有些患者的头晕时有时没呢?这是因为有的耳石在游荡过程中分散开,形成不了刺激,自然也就不晕了;又或者,一些小的耳石,自己溶解了,病人也不会晕了。所以有些人,不吃药,不打针,在家休息几天,也会自然好转的。
耳石症容易被误诊
但是,耳石症非常容易被误诊,有许多患者辗转了神经内科、心血管科、脑内科等多个科室,尤其被误认为是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花费巨大也没得到确诊。也有的患者被认为是美尼氏综合症,俗称“耳水不平衡”,其实耳石症和耳水不平衡是两种不同的耳病,耳水不平衡的头晕持续时间要长一点,通常不会以秒计算,并且跟头位的改变也没什么关系,还会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区永康强调,如果出现眩晕症状的病人,在排除了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卒中、脑肿瘤等之后,一定要注意是不是耳石症,马上做个改变头位的试验就可以诊断了,当然能配合做个叫眼震图的仪器检查就更为准确了。其实,有经验的医生能根据位置变化诱发的眩晕和患者的眼球的旋转性转动,可以确定耳石脱落坠入的半规管。
耳石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法复位,就是把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到椭圆囊中,从而治愈这种疾病。接受手法复位后,有10%-15%的病人会复发。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手法复位无法成功,则要考虑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半规管阻塞术、单孔神经或前庭神经切断术等。
“耳石症的发病率极高,在日常门诊的眩晕病人当中,约有一半最后能被确定为耳石症。”区永康说,“如果是可以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很快就会好转。虽然复位手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技术含量,必须由专业医生来执行。此外,治疗后患者须保持侧卧位1周,同时避免剧烈活动。”
区永康提醒,预防耳石症复发,应避免过度疲劳。饮食上忌饮浓茶、咖啡和酒类等刺激性饮料,还应注意低盐饮食。病人在家发作时,最好的办法还是马上到医院治疗。
头晕三原因
引起头晕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最常见的有3个:第一: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和低血压。第二:内耳因素:如耳石症、美尼尔综合征等。第三:颈椎因素。到底何种原因还需应该看医生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