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信息时报】治乳腺癌不能“一刀切”

发布日期:2009-10-20

来源:【信息时报】  2009-10-20 D07版

记者:李莉 实习生:林恒华

 

医学指导: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主医师 苏逢锡 教授

 

粉红丝带飘起,十月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乳腺癌防治月。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有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妇女罹患乳腺癌,有4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仅广州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大概有5000人。专家表示,乳腺癌和各种乳腺疾病已逼近“80后”女性。

  

  据统计,广州中山二院肿瘤中心每年有700多名新发乳腺癌患者。几乎所有的首发患者及其家属在最初获知病情的数月中都会经历茫然期,其中不乏病急乱投医者。而一些手术后进入康复期、在家休养的病人,缺少专业医师的及时指导,甚至可能出现术后抑郁。

  “应给患者一个长期获得知识补充和专业咨询的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主师苏逢锡教授认为刻不容缓。乳腺癌患者目前存在哪些迫在眉睫需要纠正的观点呢?苏逢锡教授做了以下解答:

  

盲区1:“一刀切”能彻底防御乳腺癌

  案例:先生夫妇打拼多年来创造了辉煌的成绩,正当他们想安享生活时,年逾50太太却被查出患有早期乳腺癌,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先生夫妇犹如五雷轰顶,由于担心生命会受到威胁,太太见到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麻烦您帮我把癌细胞都切除掉吧,只要能保住性命,任何东西都不重要了!”

  教授点评: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有患者为保命,选择手术“一刀切”,以为这样就可以做到“一劳永逸”。但切除手术不一定能够彻底清除癌细胞。乳腺癌不是局部疾病,作为全身性疾病,不少做了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1~2年就出现远处转移或对侧乳腺癌。

  我建议,原则上来说只要能在医生认为“切除干净”的状态下乳房不变形,都可以采取保乳手术。多数实施保乳治疗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其生存率和复发率也无负面影响,并且这还有助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盲区2:内分泌治疗只需坚持5

  案例:40岁的女士,两年前在医院实施了“保乳手术”,此前医生建议她只要进行5年的内分泌治疗就能抑制癌细胞,但上周,女士在进行术后复查时,却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内分泌治疗。“到底问题出在哪?”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教授点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现在建议10年的内分泌治疗最能有效抑制身体里雌激素及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率、提高术后治愈率。近年来乳腺癌治疗药物在不断研究和开发,出现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耐受性的药物。此外,针对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内分泌靶向治疗也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

  

盲区3:要漂亮,不要化疗

  案例:白领阿美半年前检查身体时发现患有乳腺癌,医生建议阿美接受化疗,但快要结婚的阿美唯恐割化疗会导致变丑及不育,故一直拒绝接受医生化疗建议,且不听劝告坚持带病拍婚纱照,以一尝穿婚纱滋味,结果加速病情恶化。

  教授点评:乳腺癌从发病初时就表现为全身性疾病,乳腺癌从单细胞分裂繁殖到直径1厘米大小肿块,需倍增30次,历时大约3年以上。因此,作为全身性治疗的化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多年实践证明,手术后进行化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化疗应该在术后尽早开始,一般需6个疗程。而对于化疗过程中出现种类不同或程度不一的副作用,我建议患者要正确认识化疗治疗疾病的好处与副作用的关系。化疗的副作用大都是短暂或者说是阶段性出现的,化疗结束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相关链接

  “我还是我”乳腺癌教育俱乐部

  为了更好的给广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全程的专业呵护及科普宣传教育,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我还是我”乳腺癌教育俱乐部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哈尔滨、郑州的8所主要肿瘤医院成立,并计划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帮助更多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真正达到身心和谐、完满的健康状态。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9-10/20/content_737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