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在线】围猎病毒!四天三夜,他们守护广佛双城
5月28日下午,广东省支援佛山市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队500人迅速集结,当晚在佛山禅城开展全员核酸采样工作。
此前,这支应急作战部队已支援
广州大规模核酸筛查
截至28日14时
全市已采样1169698人
为遏制病毒传播
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提供有效依据
“现阶段的筛查行动,是为了跑在病毒前面,在人群中筑起一道防火墙,防止疫情扩散。”对于近日广州市荔湾区、海珠区、越秀区紧张开展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如此解释。
5月21日,广州报告本土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为落实“四早”措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充分发挥核酸检测“排雷”“防线”作用,确保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完成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检测目标,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新冠病毒检测工作专班印发关于做好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准备工作的通知,紧急部署大规模人群筛查工作。
广州连夜启动流行病学调查,紧急溯源并隔离密切接触者,计划在2天内完成荔湾区约124万常住人口的全员核酸检测,赶在病毒加速扩散前揪出感染者。
海珠区、越秀区相继启动大规模核酸筛查。时间紧,任务重,庞大的检测任务需要大量的采集人员支撑。5月27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迅速调度广州地区多家医院医务人员支援大规模核酸检测,其中,仅前往荔湾区支援医务工作者就多达700人。
医务人员分组分点,连轴作战
等待检测的“长龙”迅速缩短
从酷热难耐的白天,到星光映射的夜晚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街头,再到学校
这一场战疫的每一个细节
都体现了广东抗疫的
速度、温度和力度
速度
1小时集结700人,支援大规模核酸筛查
■ 一是奔赴战场快
接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通知,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多家医院迅速动员,集合、准备、出发,不到1小时,就奔赴荔湾区各街道采样点。
为加快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各支援采集队坚持到深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核酸采样医疗服务队在荔湾区石围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从27日中午13时至凌晨1时,队员们在12个小时内顺利完成检测点的任务,共采样6856人。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接到指令后,一小时内迅速集结148名护理应急队员,奔赴荔湾区和平新村、西场、风雨亭及和平南四个社区核酸采样点,通宵达旦为广大市民进行核酸检测,筑牢战疫防线。截至28日零时,他们已经完成2.3万余人核酸采样。
■ 二是采样速度快
在广州市海珠区晓港湾小区的一个核酸采集点,广卫君了解到,经过医护人员优化流程后,采集速度提升,每位居民3秒钟可以完成信息登记,整个采集过程1-2分钟即可以完成。从28日早上9点到下午2点已完成近5千人的采样,晓港湾小区有15000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2天内可以完成全部采样。
28日上午,越秀光塔街的采集点由越秀区正骨医院以及其他附近社区卫生中心共计130名医护人员驰援,在原有1个大型采样点之外,又增加8个小采样点分流人群。70多岁的刘婆婆和老伴来到采样点,只花了10多分钟就完成了核酸采样,“效率很高,为医护人员点赞。”截至下午3点,光塔街累计完成采样3万多份。
■ 三是战力提升快
“太给力了!原来上万份采样能力是这样炼成的!”27日下午,当看到2辆大巴车,载着上百名医护人员前来支援时,海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余礼诗感慨,“居民医护就像一家人,齐心协力,让看不到尾的队伍,快速向前流动。”
余礼诗提到的百名医护人员,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7日14时,该院接到紧急任务后,1个小时内迅速集结了一支99人支援队伍,奔赴一线。截至28日凌晨2点,他们完成了22257人次采样,高效、圆满完成支援工作。
5月27日下午,海珠区在海珠体育中心设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点,对辖区重点区域的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由于物资紧缺,素社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等配合调配,1个小时内完成了核酸检测点布置。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调派10名医护人员支援,加上素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名队员组成的核酸采集队伍,计划2天内完成7000人的检测。
素社街道城管科(防控办)工作人员告诉广卫君,核酸采集队伍里基本都是80后、90后,其中90后占比三成,“都是收到通知后自动请战的,还有街道的党员志愿者,他们从26号晚上就坚守到现在,没有轮班。”
温度
居民自发为医护人员送清凉
■ 天气热,战斗的激情更火热
广州34℃的高温,医护人员在防护服闷着实在令很多群众心疼。在坑口地铁站附近的多个十字路口,志愿者顶着烈日,为前来检测核酸的人指路。最近的沙涌社区新晖学校附近的检测点,广州市荔湾区口腔医院的党员先锋队在此驻守。
一名年轻的护士,坚持约3小时候换班,脱下防护服,脸上口罩勒出几道痕,天蓝工服已经被汗水浸成了深蓝色。“不用问我的名字,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主动报名参战的她,对着记者摆摆手,自己也去排队检测核酸了。
■ 医护为疫情降温,群众为他们降温
居民有序进行筛查之余,还一起想办法为采集人员“降温”。白鹤洞街道28日在中海花湾壹号广场前继续设置大型核酸检测点,下午5点,依然排起长龙,且不停地有人赶来。“27号晚上坚持到了快凌晨3点。”居民介绍。
在负责登记和检测的医务人员身后,堆了很多长条的大冰块,在强力电风扇的吹送下输出阵阵清凉。“都是周围的商家送的,他们说在新闻里看到大家的辛苦,希望能为防疫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心力。除了冰块,还送了瓶装水、丰盛的盒饭等。”现场驻守的街道工作人员说起。
5月27日下午至28日上午,中山三院102名医务人员完成了冲口街道四个采样点、2所小学、5所幼儿园的核酸采集任务,完成采样18060份。
■ 保护了孩子,温暖了未来
在精博中英文小学,孩子们精心为医务人员准备了特别的致谢礼物。当孩子们举着“谢谢最美逆行者”的纸牌有序走下楼梯,献上甜美的歌声,又送出亲手绘制的手抄报,现场医护人员深受感动。
“截至28日,我们辖区幼儿园、学校都已经全部完成取样,谢谢医务人员的辛苦付出,谢谢大家的积极支援。”冲口街道工作人员说起。
值得称赞的是,瑞宝街街道办特意为小区内的一家幼儿园安排了一个专班,利用中午时间到园内为300多名师生做了核酸检测。“为了避免孩子们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中,加上天气炎热,我们便协调出了这个专班。”
幼儿园园长对这样的安排充满感激:“感谢街道办和疾控人员的贴心安排,老师和家长们也不用太担心了。”
力度
守好广州,“拎包”转战佛山
在全员的日夜奋战下,广州筛查速度惊人,截至28日14时,广州市共采样1,169,698人,其中859,757份结果为阴性,其余结果待出。目前已经查出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0例,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 上门入户,不漏一人
海龙街道是荔湾区占地面积最大的街道。强大的核酸采集能力,有赖于省、市、区的动态协调和快速部署,医务人员的强力支援。龙溪经济联社党委第一书记、海龙街党工委委员蔡智龙介绍,目前街道采集工作已进入“上门入户、查漏补缺,不漏一户”阶段,截至5月28日13时,共采集核酸样本7.2万份。
■ 转战佛山,不失一地
荔湾的大规模人群筛查工作已经进入查漏补缺阶段,各医疗队在28日下午也开始分批撤离。
然而战争并未来结束,各家医院医疗队又接到新的任务,5月28日,佛山多地开启全区常住人口全员核酸检测,他们迅速转战佛山。
“南方医院已出发!”“中山一院已出发!”“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队伍已出发!”……28日下午,广东省支援佛山市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队集结完毕,奔赴佛山市祖庙街道和南庄镇,开展全员核酸采样工作。
这支队伍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7家单位共500人组成,其中多人具有支援湖北等地抗疫经验。
广东省人民医院
核酸采样应急队106名队员
30分钟内集结完毕,奔赴佛山
实现真正的“拎包出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再次派出50名护士赶赴佛山禅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派30名医护人员
奔赴佛山禅城祖庙街道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派出105名医护人员奔赴佛山禅城
负责禅城南山镇5个村
超5.6万人的核酸采集任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核酸检测机动队派出100名队员
向佛山禅城南庄镇进发
28日晚,500多名驰援佛山的医疗队员在市祖庙街道和南庄镇,按需设置了多个采集点进行核算采样工作,市民星夜排起长龙。
“不辛苦,我们比起白天裹在防护服里蒸桑拿的队友轻松。”一名下班后就赶赴禅城支援的护士奋战近4小时后,脱下防护服,头发湿哒哒黏在头皮上、工衣被汗水泡成深色,却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
“就当值了个夜班。”旁边的队友随声应和。
对于广州支援人员的到来,佛山市民也自发表示出感激和礼遇,刚抵达不久,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在路边驻足向带着物资前进的医护人员敬礼,感人画面刷屏朋友圈。
据佛山市禅城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公告,考虑到天气炎热、排队等候时间长和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等因素,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考虑,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检测时限延长至5月30日24时。
特别提醒
参加核酸检测的市民
请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维持良好秩序
在此致敬每一位守护者图片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记者】岳超群
【通讯员】张蓝溪 张松山 梁嘉韵 张阳 黄睿 李晓珊 李可欣 彭福祥 周密 靳婷 刘丽芳 龚碧月 周晋安 张灿城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