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改良后壁“揭盖式”椎板切除减压术治愈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
|
医学指导:院长、骨外科主任、中山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所长 擅长:各种脊柱退变性疾病(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脊柱肿瘤、脊柱畸形、外科治疗、恶性肿瘤保肢等诊治。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联系电话: 020-81332553 医学名词: 胸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发育性因素或椎间盘退变突出、韧带、椎体后缘骨赘及小关节增生、骨化等因素引起的椎管狭窄继而导致胸段脊髓受压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包括下肢乏力、麻木、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个案介绍: 去年10月,40岁的阿军感觉左脚麻木,下肢力弱,偶尔还憋不住尿,胸腹和下肢有束带感(紧缩感),还出现间歇性跛行。阿军心想,是不是自己在钢铁厂炼铁,天天的工作姿势要么站着,要么哈腰,10几个年头下来落了个腰椎疾病职业病,阿军到当地医院就医,医生们先是诊断为腰椎疾病,患者吃了药,仍旧不见好转。阿军接着看了4家医院,拍了腰椎片子,后来又拍颈椎MR,最近1月前才拍了胸椎MR,确诊为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但由于该手术风险大,致残率高,医生们都望而止步,后来经过多方打听,转诊广州。阿军于近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后壁“揭盖式”全椎板切除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目前,患者康复良好,双下肢能活动,胸腹和下肢的束带感(紧缩感)消失,能自主控制排尿。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中山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所长 1. 胸椎管狭窄症症状多样化,易与颈腰椎疾患相混淆: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临床表现复杂而且不典型,位于下胸椎或胸腰段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由于压迫脊髓的腰膨大或圆锥,可能表现为膝或跟腱反射消失,肌肉萎缩,肌张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此时很容易误诊为中央性腰椎间盘突出或脊髓自身的疾病,或黄韧带骨化症在早期以下肢无力、发僵为特征的间歇性跛行或伴发腰腿疼痛,容易误诊为腰椎管狭窄或颈椎病。 2. 提高认识,影像学检查可早期诊断:随着脊柱外科医师对该疾患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CT、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率。目前尚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手术减压是解除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唯一有效的方法。所以患者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明了病情,有脊髓受压症状时应及早手术,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3. 胸段脊髓很“娇气”,谨慎施术要求高:由于胸段脊髓对于缺血或占位等干扰的“容忍度”低,特别是在胸椎管已经狭窄的病理状态下,容忍度为零,容不得任何闪失,所以要求医师手术时对脊髓的无创观念要相当的强,否则易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而致瘫痪等并发症。不合并胸椎间盘突出的单纯黄韧带骨化型的胸椎管狭窄症以后壁“揭盖式”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具体来说,横向减压范围应包括椎板+双侧内侧1/2关节突,纵向减压范围则应切除至后壁与硬脊膜间无压迫,如有后纵韧带骨化至两端各加一节椎板。常采用高速磨钻磨除象牙质般的骨质,这时局部通常会发热,而胸椎管狭窄后脊髓紧贴骨化的黄韧带或骨壁,为防止热损伤脊髓,使用磨钻时需不停地滴注生理盐水来降温。我们对传统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先在骨化的黄韧带的头尾侧椎板上以磨钻及薄口枪钳开窗(此处无狭窄),然后向侧方扩展,继而向中间“会师”,打通椎板间隙,显露硬膜囊,再用高速磨钻沿双侧关节突中线磨至紧贴硬膜囊的椎管侧壁(包含骨化黄韧带在内)将透未透时,紧接着自头尾侧椎板间隙直视下以神经剥离子沿侧方勾挑离断此薄层骨质,然后边轻轻提拉边仔细分离硬膜囊与骨化韧带间的粘连,注意勿过度提拉牵张硬膜囊而致脊髓损伤,最后将椎管后壁整体揭盖切除,使压迫的脊髓得到最充分的减压。术中还需防止吸引器损伤脊髓。
文/ 宣传拓展科 王海芳 骨外科 黄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