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鼻咽癌放疗后说话含糊抬手难?放射性脑损伤能治!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有些患者在放疗后会出现说话含糊、抬手难等放射性脑损伤症状,能治好吗?
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助理、神经科主任唐亚梅教授表示,包括鼻咽癌在内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疗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多种并发症,病程漫长易反复,治疗棘手,该科作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脑损伤治疗中心,多年探索开创了多样化的综合性治疗技术,让诸多患者获得明显改善。
讲话含糊、吞咽困难?放疗引发神经损伤
今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马来西亚鼻咽癌患者邓先生(化名)时隔三年,申请再次到广州复诊。
原来,邓先生曾因患有鼻咽癌于2018年前接受了放疗,随后出现了讲话含糊、抬手困难等放射性神经损伤的症状。他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处寻医问诊,后来了解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在放射性神经损伤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治疗经验,2020年辗转来该院找到唐亚梅教授,并住院治疗。良好的治疗效果让邓先生倍感满意,也建立了对唐亚梅教授团队的信赖,但随后三年无法按时复诊,“今年航班恢复,我拿到入境签证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我曾经的主管医师陈颖医生,希望能再次回院找唐亚梅教授继续治疗。”邓先生表示。
这次就诊时,邓先生存在吞咽费力、言语不清的症状,还因放疗出现了头颈部肌肉僵硬疼痛。5月17日入院后,唐亚梅教授团队为他制定了针对性的强化治疗方案。经过近半个月的治疗,较好地改善了邓先生吞咽费力、言语不清的症状,接下来还需要定期复诊。
放射性神经损伤需要长期治疗
唐亚梅教授指出,放射性神经损伤是一种病程很长的慢性病,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反复或进行性的加重,应该定期复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坚持康复训练,积极防治并发症。在治疗方面,应该遵循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神经系统多种并发症,该科开创了多样化的综合性治疗技术:如贝伐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放射性神经痛等,且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组学进行发病机制及疗效、预后的精准预测,建立了标准化的诊治及随访操作流程。
以邓先生为例,除了使用药物治疗外,医生还指导他进行专门的吞咽训练、口唇的康复练习,并使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使得邓先生在半个月的治疗之后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吞咽、言语等方面均得到明显的症状改善。
广州团队填补国内放射性脑损伤研究空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脑损伤治疗中心之一,近年来已有多名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除了不断探索临床治疗手段,唐亚梅教授团队在放射性脑损伤方向开展一系列高水平研究,研究成果被多部国际权威指南共同推荐采纳,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团队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神经损伤的研究成果整理为三部放射性脑损伤专著:《放射性神经损伤》《神经系统放射损伤诊疗手册》和《鼻咽癌放射治疗神经损伤诊疗规范》,并牵头撰写国内首部《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张阳、张建阅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