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纪念医院赴疆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久久为功做好对口援疆工作,7月15日至20日,我院党委书记杨建林随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校长高松一行,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新疆医科大学开展座谈交流,亲切慰问援疆干部,并实地考察了我院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共同援建的喀纳斯5G旅游医疗急救示范点项目,为筑牢新疆健康防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国家战略大局贡献逸仙力量。
谋篇布局 共启援疆新征程
7月15日下午、17日上午,中山大学先后与喀地一院、新疆医科大学召开对口合作座谈会,围绕“十五五”援疆规划目标,共商医疗援疆新举措。会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山大学医疗援疆的工作进展和成绩,并重点交流了新阶段中山大学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的主要任务。
会上,我院援疆专家超声科许晓琳副教授、泌尿外科刘成副教授作为援疆干部代表作帮扶工作汇报,并表示在学校、医院及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援疆干部们带着服务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来到新疆,助力受援医院在医、教、研、管各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接下来,他们也将全力以赴,继续做连接珠江与天山的健康桥梁,以仁心守护生命,用仁术造福边疆。
中山大学与喀地一院座谈会现场
中山大学与新疆医科大学座谈会现场
朱孔军书记和高松校长表示,中山大学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今后,学校将牢记总书记重要贺信的殷殷嘱托,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彰显高校使命担当。以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为行动纲领,积极响应“高质量编制‘十五五’援疆规划”号召,深化医疗援疆、智力援疆、科技援疆,拓展文化润疆,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疆,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持续贡献中大力量。
交流期间,校领导、院领导还亲切慰问了我院派驻喀地一院的医疗专家麻醉科彭俊副教授、病理科曾弘副教授、超声科许晓琳副教授,派驻新医大五附院的泌尿外科刘成副教授,并参观调研了喀地一院科研管理科、麻醉科等科室。
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慰问驻喀地一院援疆干部

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慰问派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援疆干部

杨建林书记慰问曾弘副教授(左一)、彭俊副教授(右二)、许晓琳副教授(右一)
杨建林书记慰问刘成副教授

我院援疆专家,喀地一院科研管理科主任、超声科主任许晓琳教授介绍喀地一院科研工作情况
参观调研喀地一院麻醉科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急救新标杆
新疆阿勒泰地区被誉为是“中国雪都”和“人类滑雪起源地”,地区内拥有3个国家5A级景区,其中喀纳斯更是我国9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之一,今年接待游客已超100万人次。2022年7月,我院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援建的5G远程急救合作项目,以“科技赋能、云端守护”为纽带,在这西北之北的喀纳斯,精准“护航”当地群众和游客的生命健康。
7月19日下午,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一行来到喀纳斯禾木乡卫生院考察我院5G旅游医疗急救示范点进展情况。我院急诊科主任余涛教授通过远程连线,系统汇报了该示范点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并介绍了项目二期工作计划。

急诊科余涛主任远程连线,汇报5G旅游医疗急救示范点工作进展
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一行调研我院5G旅游医疗急救示范点
禾木乡卫生院院长娜孜拉深有感触的说:“远程医疗合作项目的开展,弥补了禾木乡卫生院急救人才不足的短板,让我们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可靠性显著提升,减少了误诊漏诊风险,建立起了守护我们喀纳斯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朱孔军书记和高松校长肯定了5G旅游医疗急救示范点的工作成绩,并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我院优质医疗资源优势,结合当地急救、创伤医疗急需,深入开展柔性帮扶、继续教育培训、远程医疗合作等工作,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从“单次输送”向“持续赋能”转变。
未来,我院还将依托这一项目,与喀纳斯地区合作建设冰雪运动旅游医疗、培训基地,开展居民慢病管理服务等,通过科技赋能,架起连接国家优质医疗资源的“健康天路”,让“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承诺化作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答卷。
巍巍天山见证大爱无疆,珠江潮涌映照仁心使命。在新时代援疆征程上,逸仙人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担当扎根边疆,以“组团式”帮扶破解医疗难题,以“造血式”支援培育本土人才,在健康守护中传递仁心,在技术帮扶中播种希望。
展望未来,我院将持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创新援疆模式,提升医疗援疆实效,为建设健康新疆、促进民族团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图 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