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全国胰腺癌疼痛多学科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6-05-19

    5月13日下午,全国胰腺癌疼痛诊治多学科研讨会在广州华夏大酒店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我院胆胰外科承办。我院胆胰外科主任、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汝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邀请到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多位胰腺中心的专家,他们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广州市复大肿瘤医院,群英荟萃,共同分享胰腺癌疼痛诊治的经验体会。

 

 

    众所周知,胰腺癌具有嗜神经的特性,中晚期的胰腺癌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肿瘤神经性疼痛,如何解决疼痛问题是改善胰腺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大会主席陈汝福教授首先抛砖引玉,对胰腺癌患者疼痛的诊治进行总体概述,他表示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状,一半以上的患者疼痛可累及全身。剧烈难忍的疼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当下对于胰腺癌疼痛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肿瘤切除联合周围神经清扫术和术中放疗为主,同时还有药物治疗、交感神经切除、介入治疗、神经阻滞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连续硬外麻醉、放射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其它镇痛方法等。

    我院放射科梁碧玲教授在现场与我们分享了多例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典型案例,她强调胰腺癌的影像诊断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胰腺癌的临床症状、胰腺病变的定位、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胰腺包膜与周围脂肪的改变(Dirty fat)等等,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给出最终的诊断结果。我院化疗专科李志花副教授在论坛中提到,胰腺癌早、中、晚各期均有不同比例的疼痛症状,而化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可显著延长生存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她特别强调治疗胰腺癌需要多学科联合共同治疗,将有限的药物合理布局,配合整体的治疗策略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基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副主任兼普外科副主任李宜雄教授在论坛上与我们分享了湘雅医院近年来开展胰腺癌诊治的多学科合作模式(MDT)的治疗情况以及胰腺癌诊治的情况。他表示手术切除病灶,未必对胰腺癌的远期效果有明显帮助,但对于缓解癌症疼痛却是较好的方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王敏教授在现场分享了同济医院在胰腺癌治疗上首创的分型方法,将胰腺癌分为8种类型。他强调,分型的目的是为了在手术前决定手术方式和预后,同时有助于探索各型胰腺癌的预后和外科治疗价值。

    我院麻醉科徐忠东副主任医师在论坛上为我们分享了椎管内麻醉在胰腺癌疼痛治疗的应用。他指出椎管内麻醉主要作用在人体的脊髓背角和神经根,这一位置是切断痛觉传入的关键节点,对于缓解胰腺癌造成的疼痛起了重要作用。此外,我院放疗科刘宜敏教授、超声科智慧主任医师、介入科孙宏亮医师、消化内科陈少杰医生以及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程合教授、复大肿瘤医院周亮教授也在研讨会中结合自己所在专科发表了关于胰腺癌疼痛诊治的精彩见解。

 

陈汝福、梁碧玲、李志花、李宜雄、王敏、徐忠东等专家发言

 

    与会期间,大会主席陈汝福教授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其强调新发糖尿病患者与胰腺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新发糖尿病患者若伴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症状,需高度警惕胰腺癌。如何缓解胰腺癌病人疼痛,成了该领域专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在会议中热烈讨论如何从诊断---手术----放疗---化疗这一系列过程中,在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下,来多方位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通过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多个胰腺癌中心共同分享胰腺癌疼痛诊治的经验体会,多学科深入的探讨,相信本次研讨会将对推进胰腺癌疼痛治疗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文/图 胆胰外科 郑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