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切肝脏三个月能长回胆囊没了饮食要清淡
2011-09-13
来源:广州日报2011-9-10B18版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副主任、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刘超教授文/记者涂端玉、黎蘅通讯员梅枚图/记者高鹤涛(署名除外)●肝脏再生能力很强,正常人切下60%~65%的肝脏都可以耐受●胆囊只负责储存胆汁,本身没有消化功能,切除后对人体影响不大,但术后要注意饮食清淡●直系血亲的肝脏是最理想活体肝移植来源,多种晚期良性肝病适合接受移植治疗22岁小伙彭斯捐肝救母的故事近日感动羊城(详见本报2011年9月8日A21版的报道)。然而,尽管彭斯长得高大壮实,但仍然有不少市民为他揪心:他的人生征途才刚刚开始,就这样活生生捐出了60%的肝脏,而且还把胆囊也割了,这样
【广州日报】小伙胸痛大半年,原来得了乳腺炎
2011-09-01
来源:广州日报2011-9-1 B8版●非哺乳期乳腺炎与妊娠无关,男人也可患病●大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需要手术,不能滥用抗生素治疗●部分乳腺炎患者被误诊为乳腺癌,以致切除了乳房,专家建议乳腺问题应到专科就诊文/记者涂端玉通讯员梅枚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主任苏逢锡教授大学生阿军乳房疼痛、红胀,肿得像个桂圆,一碰就痛,吓得他寝食难安。“非哺乳期乳腺炎约占乳腺炎的10%,而且不少男性都可能患上此病,它听上去好像是女人的事,其实并非女性专利。”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主任苏逢锡教授表示,其实此病一旦确诊,手术疗
【羊城晚报】美眉痛经,千万别忍
2011-08-25
来源:【羊城晚报】 2011-8-23 B10版记者 宋导 实习生张雪梅 通讯员 王海芳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 洪顺家副教授 痛经痛起来真要命,女孩子们却“忍”劲十足。宁愿吃止痛药,也不愿意看医生。为什么?理由有二:痛经这么普遍,用得着看吗?只要结婚,痛经就没了,急什么啊?可是,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到最后往往成了妇科门诊的常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洪顺家表示,年轻女孩多以为痛经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没必要就诊,殊不知痛经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妇科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严重的还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功能,粉碎“做妈妈”的美梦。病人:
【广州日报】内裤细菌多,半年必须换
2011-08-23
来源:广州日报2011-8-20B23版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张丙忠副教授文/记者涂端玉通讯员梅枚●穿久了的内裤上残留有大量的细菌,再加上洗、晾、储存不当,很容易造成阴道炎或皮炎●专家:内裤最好半年左右更换一次,而内衣一旦发现其松弛或底托不平,就应立即扔掉内衣内裤是女性最私密的“情人”,它温柔地呵护着女人的细嫩肌肤和敏感部位,寸缕之间与外界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内衣内裤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女人的美丽,还与健康息息相关。也许你还钟情于男友送的第一套内衣而舍不得扔,也许你就是特别偏爱丁字裤,也许你继承了老一辈“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素作风
【新快报】矫牙不可错过的三个黄金期
2011-08-08
来源:新快报2011-8-8 D07版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正畸专科主任常少海副教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正畸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不免会有很多家长朋友在问:“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矫牙比较好?”参差不齐的牙齿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外观,还会给儿童的思想带来沉重负担,甚至会产生强烈自卑感及心理障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中山二院口腔正畸专科主任常少海提醒各位家长,切莫错过儿童青少年矫正牙齿的“黄金时期”。矫牙的最佳年龄,一般分三阶段一、乳牙期阶段(4—5岁)该期主要适用于乳牙反(地包天),早期矫治有利于上颌骨发育,预防恒
【信息时报】小小阑尾也会生癌
2011-07-08
来源:信息时报2011-7-6C06版信息时报记者徐姗通讯员梅枚小小的阑尾在人体内用处不算太大,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会给人类招来阑尾炎,引起强烈的腹痛。可这普遍被认为没有用处的阑尾也会生癌,且早期症状跟阑尾炎非常类似。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前段时间收到了一位患了阑尾癌却当成卵巢癌治疗的妇女。这位女士阑尾生癌,转移到盆腔内,而在进行卵巢癌手术时,手术医生发现她的阑尾肿硬,顺藤摸瓜发现了阑尾癌。术后病理检查发现,阑尾处的肿瘤才是原发癌,而卵巢的病变则是被牵连的转移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王捷教授说,传统观念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的一段没有生理作用的肠子,所以一发炎就切除
【新快报】患甲亢:控制好再怀宝宝
2011-07-07
来源:【新快报】 2011-7-4 D07版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王海芳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 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的相关义诊咨询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病人将核医学和内分泌科的专家们层层围住热烈咨询。据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介绍,甲亢是顽症,是难治但并非不治之症,目前治疗的方法跟手段主要有三种,分析起来各有优劣。他提醒广大育龄妇女,要想怀健康宝宝,一定要将甲亢治疗控制好再怀孕,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和身体伤害。甲亢偏爱女人:男女发病比例1∶6据蒋宁一教授介绍,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全称。它是由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发的一种常见内分
【广州日报】阑尾似鸡肋?小心它生癌
2011-07-05
阑尾似鸡肋?小心它生癌阑尾炎广为人知,却鲜有人知阑尾可引发多种癌来源:广州日报2011-7-5 B7版本报讯(记者涂端玉通讯员梅枚)阑尾常被认为是“鸡肋”,它在人体内用处不算太大,但却常以“恶作剧”的方式提醒人们它的存在——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阑尾炎,引起的强烈腹痛可让人汗如雨下,满地打滚。更可怕的是,它其实还可能生癌,而这就鲜有市民了解了。专家提醒:四五十岁的女性如出现腹痛为主的症状,要警惕癌变的可能。阑尾癌被误诊为卵巢癌“我们最近就收治了一位患阑尾癌却被误当成卵巢癌治疗的女患者。该患者阑尾生癌转移到盆腔内,卵巢
【羊城晚报】让牙缝女笑得灿烂
2011-06-27
箍牙or烤瓷冠让“牙缝女”笑得灿烂来源:羊城晚报2011-6-25B16版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正畸科副教授常少海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梅枚鲁颖娟小雅,22岁,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人长得漂亮,唯一的缺陷就是门牙之间有一条很明显的缝,男同学总是调侃她,她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很在意这件事,现在到了找工作的时侯,为了让自己在面试中加分,小雅希望把这道缝补上。可到底这牙缝应该怎么治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正畸科副教授常少海说,其实牙齿有缝,在口腔专业术语中叫做“牙间隙”。正常情况下,牙和牙之间应该是不存在间隙的,但有些人由于牙
【广州日报】三伏天宝宝太“清凉”易中暑
2011-06-27
三伏天宝宝太“清凉”易中暑来源:广州日报2011-6-27 B9版文/记者涂端玉通讯员梅枚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梁立阳教授、儿科李栋方博士闷热的三伏天一天天临近,小区随处可见光着膀子、仅穿一件肚兜的孩子在摇摇学步。不少父母、老人都认为,小宝宝把小胳膊小腿全露出来的“清凉”打扮,既能帮助散热又遮住了胸腹等重点部位,不至于让孩子着凉,但其实未必。专家指出:如果气温超过35℃,皮肤裸露在外不仅不凉爽反而会吸热,容易导致孩子中暑,夏天小儿因衣着太过单薄而着凉已成为儿科常见现象。此外,暑假将至,因小儿衣着“清凉”更容易
【信息时报】小心!塑化剂易吃进肚子
2011-06-08
小心!塑化剂易吃进肚子来源:信息时报2011-6-3C07版信息时报记者徐姗通讯员梅枚台湾塑化剂事件愈演愈烈,波及两岸三地,迄今为止已经波及饮料、方便面,牵连玩具、指甲油、塑料制品。如此一来,我们的生活好像已经被塑化剂包围了,而塑化剂的危害:影响男童性发育,让阴茎变细、尿道下裂、睾丸下降不全等等,又一再地刺激着人们的眼球。那么,塑化剂容易藏于何处?我们容易在哪些方面暗暗中招?如何减轻和化解这种伤害呢?医健馆将为读者作出详细的解答。●长期少量地接触塑化剂,比一次大量接触危害更大●塑料中的合法塑化剂,常被人吃进肚子●不能加热的塑料容器,别用于盛装热食●6月龄内男童阴茎细小需就医塑化剂,一种人工合成
【羊城晚报】不要迷信汤水和保健品
2011-06-02
专家提醒:备考期间饮食不要太大变化,生活应顺其自然不要迷信汤水和保健品来源:羊城晚报2011-6-2 A4版羊城晚报讯记者陈辉,通讯员梅枚、葛峰报道:中考、高考即将来临,很多家长绞尽脑汁给孩子弄好吃的,以保证孩子考试期间的需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副教授说,其实,考生们的饮食不要出现大变化,按照平日的饮食即可,家长在饮食上的给力,可能弄巧成拙,引起考生肠胃不适,影响考生们的临场发挥。保健品增智力?不切实际!陈超刚说,汤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油脂,适度喝汤可以在盛夏补充水分,调节食欲。但过多摄取汤水,特别是一些油腻的汤水,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减少他们对其他食物的摄入,影响饮食均
【广州日报】保留牙齿残根残冠能预防老年痴呆?
2011-05-26
来源:【广州日报】 2011-5-25 B11版记者 涂端玉 通讯员 王海芳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修复科 叶剑涛副教授●残根残冠务必及时处理,经治疗能保留的就保留,不能保留的应及时拔除●能保留的残根残冠能减缓大脑退化,预防老年痴呆●如果残根为病灶牙,或患者自己没有了维护口腔清洁的能力,应选择拔除残根残冠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祸根”,不如拔了直接镶牙省事,但现在这种认识逐渐被纠正。“残根残冠很可能是宝,如果随意弃用,不但会导致牙槽骨被很快吸收,而且也不利于修复效果。”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覃峰表示,如果是病灶牙就非拔不可,患
【羊城晚报】久咳不愈,竟是肝癌作怪
2011-05-16
来源:羊城晚报2011-5-13B8版■大夫忠告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刘超教授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梅枚陈华(化名),30岁,干咳伴随右肩膀、右下肋骨痛大半年,照了多次胸片都没发现问题。当地医院的医生诊断为慢性咽炎,经治疗效果均不好。最后辗转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和抽血检查后,医生发现其右上膈肌隆起,刺激肺部才引起咳嗽。而右上膈肌隆起的原因,竟是肝上长了个大肿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刘超说,像这种由于长了一个大的肿瘤,刺激膈肌引起咳嗽,却被当做呼吸道疾病治疗的病人不在少数。很多病人反复治疗却不见痊愈,走了很多弯路,等到查出是
【中山大学报】我在加纳的日子
2011-05-12
来源:【中山大学报】 2011-4-28 人物▪故事文/中国援加纳共和国首批医疗队队员 孙逸仙纪念医院李杰2009年12月30日,我作为中国援加纳共和国首批医疗队的先遣队成员,到达加纳共和国首都阿克拉市,从此开始了为期2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因为各种原因,加纳很缺乏医生,医生的地位和经济收入很高,很受社会尊重;克里布教学医院是加纳乃至整个西非地区最大的教学医院和转诊医院,是西非地区医疗水平和学术地位最高的地方,这里的医生一般都具有不错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工作能力,都很自信。尽管如此,这里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与中国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我的工作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和当地医生一起为加纳人民提供
【健康报】注意力分散或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作怪
2011-05-09
来源:健康报2011—5—5第2版本报讯(记者李天舒通讯员梅枚)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几个让人头痛的孩子,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分散、聪明古怪。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指出,这类孩子往往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俗称的“多动症”。其实,这有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在作怪。罗向阳说,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阿斯伯格综合征属于高功能的自闭症,因为其语言及智力发育大多正常,其社交困难在早期不易被察觉。国内医学界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研
【健康报】勿将甲减当“春困”
2011-04-29
勿将甲减当“春困”来源:健康报2011—4—12第2版本报讯(记者李天舒通讯员梅枚)一到春天,不少人会感觉特别容易犯困,眼皮好像总粘在一起,无精打采。这样的情形被很多人认为是“春困”。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吴裕丹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也有类似“春困”的症状,千万不要把甲减当作“春困”,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吴裕丹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或机体对其不反应所导致的机体整体代谢活动下降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
【羊城晚报】女性不孕又一病因:盆腔结核
2011-04-28
来源:羊城晚报2011—4—26B10版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林仲秋教授&广州市胸科医院院长谭守勇文/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梅枚小雪(化名)3年前做过两次人流,如今28岁的她急切想要一个宝宝,可是“造人”三年仍无果。在去年7月和3月分别做了2次人工授精精还是没有结果,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夫建议去做有关结核感染的检查,结果是强阳性。后来,再做子宫内膜诊刮检查发现结核结节。原来,小雪常年不孕竟是“盆腔结核”惹的祸!过半数的女性因不孕而首诊我们知道结核菌进入肺部可引起肺结核,其实,结核菌不但能
【广州日报】乳房疼痛能不管吗?
2011-04-28
专家:几乎100%女人乳痛,但95%非恶性来源:广州日报2011—4—28B17版文/记者涂端玉通讯员梅枚医学指导/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乳腺病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主任苏逢锡教授几乎每个女人都曾在一段时间内经历明显、密切的乳痛,而隐隐约约的感受甚至可以贯穿数十年。而且,女性一旦“乳痛”就很容易上纲上线:是不是乳腺炎或乳腺癌前兆?痛的同时还摸到了块状物,怎么办?吃止痛药也不管用,这下麻烦了!对此,乳腺专家解释:其实女性朋友大可不必恐慌,因为95%的乳痛不跟肿瘤等疾病挂钩,不用太过理会。除非查明有异常存在,或疼痛已经妨
【南方日报】乳腺癌治疗将有新途径
2011-04-20
来源:【南方日报】 2011-4-20 10版记者/张胜波通讯员/王丽霞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宋尔卫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新近发现了一种新型炎症因子受体,有助于解释乳腺癌细胞如何转移、发病的部分机理。4月12日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ancerCell》以专题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数据显示,全世界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位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发生转移,除癌细胞本身因素外,还与癌细胞周围的非可控性炎症反应有关。分析非可控性炎症和恶性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