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坐公交颠一下就骨折了!专家提醒老人小心骨质疏松!
2019-01-22
近日,70多岁的李奶奶如往常一样,坐公交去接孙女放学。经过一段马路施工现场时,公交车遭到“暗算”,突然剧烈颠簸一下,李奶奶当下只是隐约觉得腰疼,也未引起重视。回家之后,李奶奶感觉腰疼越来越明显,晚上睡觉无法侧身。次日,李奶奶的女儿陪同她前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查,却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李奶奶哭笑不得,坐个车,颠一下,还能骨折了……根据李奶奶的情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骨科采取了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给予中药内服及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症治疗,李奶奶的腰痛得到明显缓解,恢复良好出院。 步入35岁后,人体骨量开始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体骨骼
【广州日报】广州有医院试水这项新功能预约挂号,是时候跟号贩讲拜拜了
2018-12-28
昨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该院在全国率先在产科推出了微信刷脸预约挂号,再加上限制退号次数等规则的设计,现在最难挂到的专家号,患者也能够顺利“抢到”了。据悉,目前广州能够“刷脸”挂号的医院科室除了该院产科,还有广医二院和省中医院的部分科室专家号源。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其他合适的科室进一步推广人脸识别挂号。像儿科这样的科室,还可以尝试刷监护人的脸挂号。 几秒就挂到热门专家号昨日11时许,市民刘小姐打开手机微信,点开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公众号,从下拉菜单“我要挂号”中选到了该院产科最抢手的张建平教授的预约挂号页面。该院可以提前14天预约挂号,刘小姐点击了下下周三的门诊号,
【广州日报】六龄童心脏五度骤停,竟是因为小小皮肤病!
2018-12-28
“让开!让开!PICU转运病人!”行人、医护、电梯纷纷为病重的小浩(化名)让出了生命通道!原来,9月13日上午9时30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打通儿科住院总急救手机,告知一名“发热、皮疹查因”经外院治疗效果不佳而转入该院的患儿小浩,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抽搐继而心跳骤停。此后,小浩还出现了四次心跳骤停,幸而得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的及时救治,终于转危为安,现已顺利出院。9月12日,6岁的小浩因出皮疹被推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病房,此前一直无任何胸痛、胸闷等症状。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主任麦友刚副教授回忆道,9月13日,小浩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皮肤科医生开始了心肺复苏术
【羊城晚报】秋冬季天渐凉防寒“秘笈”请收好!
2018-11-29
“一到晚上,我的心就砰砰直跳,很不舒服。”马阿姨捂着心口,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陈颖描述自己的不适。原来,马阿姨存在心律失常的症状。陈颖建议马阿姨入院检查,及时跟进自己的健康状况。10月27日上午,由羊城晚报集团金羊网、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联合主办的“活力羊城 社工同行”健康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走进白云区金沙洲新社区文体广场。活动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骨外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多名专家开展主题为“霜降养生 保健要身心兼顾”社区义诊活动,为街坊们科普秋冬季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逾百名社区居民接受了义诊服务。 心血管疾病高发季来袭,防寒保暖须注意“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凉,容易引
【广州日报】少时多运动老来不“骨脆”
2018-11-29
老人轻轻摔一跤就导致股骨颈骨骨折?这都是骨质疏松症惹的祸。早期的骨质疏松很可能仅仅是腰酸背痛,很容易被忽视,而疾病进展到严重的时候,随便打个喷嚏,都能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副主任丁悦教授提醒市民,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做起,多做运动多晒太阳,年轻时打好基础,上了年纪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高危人群注意及时监测骨密度丁悦介绍,骨质疏松症可谓是骨骼的“隐形杀手”。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病人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等等全身骨痛症状,但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者关节炎等退变性疾病。甚至,很多病人直到
【新华社】在小地方也能看上“大专家”——跨省医联体促医疗资源贯通
2018-09-26
“刘院长,这个患者的片子请您指导一下,他的肿瘤指标很高……”从医十余年的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邓志平,在最近的会诊中遇到了一个疑难病症,于是他将患者的检查结果用微信传给了广州的专家,远程会诊。他求教的对象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这所医院地处医疗资源较为优厚的广东省广州市,刘超所在的肝胆外科在中国医疗界内享有领先地位。能和刘超一起翻看病案、分析病情、商讨手术方案,向权威专家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这是邓志平过去不敢想象的。2017年之前,他离刘超最近的距离是坐在礼堂中听他作学术讲座。发生这样的改变,是源于国家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基层人才
【广州日报】小小“口疮”竟是癌舌边缘溃疡要警惕
2018-09-26
如果舌头长溃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上火,江西女教师王女士也是这么想的。她以为自己上火了,自行喝了不少凉茶,还吃了几个星期的中药,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溃疡反而越来越大。最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竟被诊断为舌癌,最终切除了半条舌头。近日,经过精心治疗,王老师已顺利出院。医生提醒市民,一旦遇到口腔溃疡超过2个星期不愈,应尽快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舌溃疡经久不愈原来是癌据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潘朝斌教授介绍,王老师自述,两个月前就出现了疑似舌溃疡的症状,鉴于教学任务繁重,她没有太在意,一直以为是口疮。吃了几个星期的中药,舌溃疡丝毫没有改善,溃疡面经久不愈合越长越大,连说话、
【南方日报】肝胆胰+微创=各种便利!这项技术来到广东,手术将在“家门口”就能做
2018-09-26
肝胆胰疾病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如今,微创正成为肝胆胰外科手术的一种趋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3日,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肝胆胰微创分会在广州正式成立,在未来五年内,将把常见的肝胆胰微创手术推广至基层医院,使得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微创手术带来的便利。 微创手术成主流,但广东基层医院仍不普及、不规范在以往,肝胆胰手术主要以开创手术为主,需要在腹部进行大切口,不仅手术难度大,对病人来说,还存在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如今,微创技术已成为治疗肝胆胰疾病的一种主流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根治率高等优势。比如,如果医生采用微创方式操作难度极高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帮扶陕西富平县医院
2018-09-26
“现在我精神好多了,还可以做一些农活。”听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专家要来,54岁的陕西省富平县农民齐顺安起了个大早,坐了20公里的车,想要再向这些广东医生当面道一次谢。2018年4月,在多方努力下,富平县医院建立了放疗科,肺癌患者齐顺安成为了第一例在“家门口”接受放疗的患者。如今,他已基本痊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陕西富平县医院的对口帮扶协作关系从2016年7月开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介绍,医院不仅致力于推动科学精准帮扶,还强调落实、落细,让更多基层患者在家门口看大病。近日,笔者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来到陕西富平,探访跨越2000多公里的粤陕共建帮扶故事。 “在家门口看
【广州日报】移植仓“僧多粥少”,地贫患儿苦等?广州这家医院发力了
2018-08-21
作为重型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地区,广东省在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下简称“移植”)治疗方面一直走在国内领先位置。1998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同胞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贫患儿手术。二十年过去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移植仓位不足,这是很多有条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大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导致众多患儿苦等排期。2018年8月2日,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儿科五区)全新的移植病区正式开放,迎接新患儿。据了解,新区开后,该院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用的移植仓位将从3个增加到8个,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等位的问题。昨天,十几年前在该院接受了移
【基金申报】转发中华医学会关于申报“2015年中华医学会-薇姿研究项目”的通知
2015-10-10
各科室: 2015年中华医学会-薇姿研究项目已开始申报,现将通知转发,请按照通知要求进行申报,于2015年12月20日前登陆中华医学会网站http://www.cma.org.cn,进行网上申报,并于2015年12月21日前将《申请书》封皮、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等一式三份纸版材料交至科研科。 科研科联系人:陈老师 81332402 syskyk02@163.com学校科研院联系人:冼秀梅 87333055 xianxm3@mail.sysu.edu.cn科 研 科 2015年10月10日中华医学会关于申报“2015年中华医学会-薇姿研究项目”的通知医会科评函[2015]
【广州日报】啤酒小龙虾?“老痛风”悠着点
2018-07-24
夏夜,世界杯,啤酒小龙虾,简直不要太惬意。不过,这样肆意真的好吗?记者特意咨询了营养专家,给大家带来一些健康吃好小龙虾的建议。营养师提醒,如果是“痛风”、过敏老病号,最好还是悠着点。高蛋白的小龙虾、高热量的啤酒,还是不要跟风为妙。 叫小龙虾外卖 不妨搭一份拍黄瓜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介绍说,作为一种普通的动物性食物,小龙虾的营养价值和其他的鱼、肉一样,可以提供人体易吸收利用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还是不错的,健康人群偶尔啤酒搭配小龙虾自然是没问题的。没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的人,适量吃小龙虾和啤酒,比如小只的小龙虾十只以内,“大个头”的小
各科室:根据《广东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15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现组织2015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的申报工作,具体申报通知如下:一、申报要求:详见申报指南(附件1)二、申报方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采取网上申报,申报网址广东省人才工作综合管理平台(http://rc.gdstc.gov.cn),申报用户名和密码由学校科研院应用处统一分配。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申报条件:1.年龄在45岁以下(1969年12月31日以后
【南方日报】既能救人,又会带娃!没错,这就是“天使奶爸”
2018-07-24
今天是父亲节。在这个温暖的节日,Plus君采访了“天使奶爸”李卫东。他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护士,也是一位新晋爸爸。宝贝儿子烨磊的到来,让他感到“生活不一样了”。今年27岁的李卫东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急诊科工作,是一名男护士。他走路步伐轻快,工作一丝不苟。急诊科是疾病第一道的防线,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因为这里汇集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生死关头,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有时还充满惊险。李卫东说,急诊工作节奏时快时慢。记得有一年登革热暴发时,他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这边刚安抚好病人,转身又要去给患者打针,一刻不能停,持续了数月。急诊科人满为患时,往往是医患关系较紧张的时候。这时,李卫东不仅要
【广州日报】厉害了!广州医生完成世界首例海拔五千米早产双胎剖宫产手术
2018-06-10
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划破长空,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女婴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诞生了。5月26日上午11时8分和11时9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在西藏仲巴县顺利完成了当地第一台早产双胎剖宫产手术,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早产双胎剖宫产手术。 高原双胎“姐妹花”顺利出生2018年5月19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8年第一批援藏队员肝胆外科肖治宇副教授、急诊科朱颉医生、妇产科付帅医生来到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这是援藏生活开始的第一天,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晕、头痛、呼吸困难依旧存在,但三位援藏队员一直坚守一线岗位。两日后的傍晚17时,“双胎”妈妈嘎玛卓玛踏进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从距离仲巴县城3
【广州日报】孕中期突然心律失常晕倒药物和治疗致畸怎办?“零射线”射频消融解了准妈妈之急
2018-06-10
31岁的准妈妈高女士,一胎怀孕27周。正当全家人都沉浸着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之中时,高女士却因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反复心悸不适,同时还晕厥1次,吓坏了一家人。这一路求医,得到的诊断却是需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最让人揪心的是,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存在致畸风险,且常规的射频消融手术需要使用X射线,同样存在辐射致畸的风险。这些因素导致高女士可能要面临着终止妊娠。幸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团队采用“零射线”下全三维实施射频消融术,根治此类室性心律失常,帮助高女士解开了难题。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该科谢双伦副教授运用“零射线”技术,准确找到室性心律失常致病部位,精准射频消融120s,
【基金申报】广州市科创委关于发布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三期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015-10-08
各科室:根据《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健康医疗领域的重大需求,广州市科创委已经发布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三期项目的申报指南,详细如下: 一、重要说明由于该申报指南要求,同一法人单位牵头申报同一专题项目不超过2项,同一法人单位牵头获得同一专题立项不超过1项,有意申报者请于10月9日上午9:00前将申报意向(申请人姓名、联系方式、拟申报专题名称等)通过邮件方式报与我科,由我科组织院内评审。逾时报送意向的将不予受理。二、项目专题专题一:精准医疗新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目标:围绕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及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开展精准医学指导下的
【羊城晚报】专家:胆囊癌占胆道系统肿瘤的2/3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8-05-03
在癌症中,胆囊癌胆囊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过程隐匿,且侵袭力强,预后较差,的确是癌症患者一个不小的“麻烦”。今天(4.21)是2018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最后一天,记者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唐启彬,为您揭秘神秘的胆囊癌。 十年前的胆囊小问题结果变成大麻烦六十二岁的王先生,早在十年前就出现反复上腹隐痛不适,一直都当作胃病来医治,服用多少胃药都不管用。后来,在医院做肝胆超声检查才揭开反复上腹隐痛不适的“神秘面纱”——胆囊多发结石伴有慢性胆囊炎!当时,医生建议服用消炎利胆片等药物,对症下药后的王先生很快大有好转。期间,医生曾多次建议王先生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南方日报】治疗脑梗死有新进展,这项研究让神经干细胞乖乖“修补大脑”
2018-05-03
神经干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因此不少研究者都尝试将它移植到脑梗死患者脑中,来修复脑组织损伤。但真到了大脑中,这一招并不好使,大多数神经干细胞都分化成了没啥用的神经胶质细胞,“修补大脑”的效果并不明显。近日,材料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以卷首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沈君课题组的一项重磅研究成果。通过巧妙的设计,课题组让神经干细胞“乖乖听话”,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效率大大提升,还给它们装上“定位器”,进行实时动态跟踪,“监督”它们的工作。这一成果,将大大推进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绝大多数脑梗
【广州日报】男婴脑后长“尾巴”或因妈妈少吃叶酸
2018-04-10
“医生,我儿子后脑勺上长的是什么东西?!请您救救他!”春节前,一位潮汕父亲小丁抱着出生仅7天的宝宝冲进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邓跃飞主任医师的诊室。原来,宝宝出生时,后脑勺自带一个“小尾巴”,小拇指大小,每天都在变大。忧心如焚的他带着孩子找到邓跃飞。“这个宝宝得了颅裂合并脑膜膨出,必须尽快手术。”邓跃飞说,“小尾巴”其实是从裂缝中膨出的颅内容物,孩子必须尽快手术。否则,随着肿物快速增大,头皮越撑越薄,肿块可能被撑破,脑脊液流出会导致颅内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丁宝宝年纪太小,接受全身麻醉和手术切除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300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