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广东6家高水平医院对口支援省内各定点救治医院
2020-03-18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强国
【羊城晚报】抗疫一线的内分泌科医生:降低死亡率防治基础病是关键
2020-03-12
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达2400多人。其中,在提升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内分泌科医生的作用不容忽视。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晓艺就是其中的一员。2月7日,作为曾抗击“非典”的老兵,王晓艺毅然“逆行”赴武汉。至今,她已在前线奋战一个多月,让越来越多重症患者出院或转为轻症。“现在,多数患者肺部问题已经转轻了,往往其他慢性病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这时内分泌科医生就得发挥不小的作用。”她说。 “抗非”老兵如愿出征武汉“我觉得自己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有一些经验,来武汉应该可以做一些事吧。”王晓艺说,2月6日晚,接到医院征集出征武汉的信息时,她与同是医生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抗击“非典”老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江山平教授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发展,首先提出“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治疗方案,并参与推动相关科研攻关和临床研究,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山大学专家的智慧和力量。1月19日,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和党委书记王景峰教授指派,江山平教授参加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科研攻关组牵头组织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会议,根据会上决议,江山平教授牵头承担了广东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低分子肝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肺微血管栓塞对改善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预后的作用,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运用到新冠肺炎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广东援助武汉疫情防控第一批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爱兰说,目前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关键是将关口前移,通过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轻型和普通型病人转为重型病人。陈爱兰相信,在目前武汉医护人员充足、医疗设备完善的情况下,病亡率将进一步得到控制。“
【信息时报】病人在她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2020-03-11
从业23年,支援湖北1个月中山一院骨显科护士长黄天雯:孩子今年将参加高考 她却奔赴了武汉2月7日,黄天雯作为第一批国家部属医院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今年,她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在这最需要陪伴的时候,她却没有丝毫犹豫递交了请战书奔赴武汉。深夜到达武汉,试穿防护服,虽然有窒息的感觉,但黄天雯告诉自己,必须爱上这一身盔甲。2月9日,黄天雯开始担任武汉协和西院呼吸内科、协和最早开设的隔离病房护长,快速整合协和西院、甘肃、广西、海南及本院的护理队伍,合理排班,攻坚克难,战疫中经手看护照料了800多人次的患者,危重症患者占大部分。她说,平常的工作量无法与这个数量相比,日常工作和疫情一线“战场”有天壤之别。对
【新华社】希望如约而至的不只是春天|方舱里的治愈漫画
2020-03-11
疫情面前,一个医学专业出身的漫画家能做些什么?答案可能是,疗愈心灵来自广东的漫画家小林,在疫情期间创作了许多相关的漫画作品这些作品,最早出现在广东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居住的酒店走廊随即又在多家抗疫定点医院传播开来……他用温暖的笔触,给抗疫前线的城市和人们传递去爱的鼓励 【记者】吴鲁 霍思颖 闫然 点击阅读原文:新华社
【信息时报】退掉机票后她坚守发热门诊1个月
2020-03-10
她们,有着多重身份,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最喜爱的母亲。但驰援武汉,她们亦是身着白衣的战士。“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该院共派出两批151名精锐干将驰援武汉,其中女医护职工109人,占比72.2%。 “等疫情结束,我回荆州老家看你们!”肖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生殖内分泌专科一名党员护师,该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队员,自2月7日对口支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80后的肖维是一名“新广州人”,也是一名地道的湖北荆州人。疫情发生后,她每天都为远在荆州的父母担忧,经常远程叮嘱父母如何做好各种防护。然而,当医院驰援武汉的“征集令”下
【信息时报】驰援日记丨“看着每天疫情数据在慢慢变好,再苦再累也值得”
2020-03-10
3月7日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龙会宝支援武汉“满月”的日子,从2月7日抵达武汉,经过一个月的工作,龙会宝从最初的紧张担心慢慢变得淡定从容。印象最深的是来了一个老年患者,他们及时发现了老人除新冠肺炎外的脑部其他病变,帮助病人度过了危险一关。而病房里,也有逝去的患者逝去,无力感和难受也会向他袭来。但好在,每天疫情数据在慢慢变好。他说,当看着数据在变好,才感到再苦再累也值得。 龙会宝日记:“联合战队”一起作战提高战斗力3月7日,今天是来武汉支援的第30天,天气依然寒凉,对于我们从南方来的医生来说,还是有点不太习惯,但是我的心情却从最开始的紧张担心,慢慢变得淡定从容,对隔离病房的环境也
【人民政协报】在武汉医人医心
2020-03-10
和许可慰的采访,晚上9点开始。白天收到他的信息,“采访时间不好确定,下午或晚上吧。病人随时有状况,昨晚忙到11点才得空……”采访中,他的手机一直在滴滴震动。“我和队友们都说过,有问题每个人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到我这也不再过手,能帮助解决的,我就帮他们解决了。”到3月7日,就是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又称中山二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整一个月。于临床医生,不分昼夜,随时待命的状态,许可慰太过熟悉,就像有的援鄂医生所言,不过是把病房,从自己所在的城市,搬到了武汉;但让许可慰每天“不是不放心,是很担心”的是,“我要带着130名队友平平安安来,平平安安回。”他,是这只医疗队的领队,“带着这么大
口述者:广东援助武汉医疗队成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生王川口述时间:2月28日执笔:刘兰兰 有人说,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排队。有人排在前面,有人排在后面,还有人会插队。但到终点,终归希望有亲人在身边。疫情期间的隔离病房,很多人走到终点,亲人却没法见最后一面。我有时想,我们送了他们最后一程,算是他们的亲人吗?我们来武汉20多天了,负责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7楼东病区的隔离病区。20多天里,有的人走了,回归正常的生活,或去了另一个世界;还有的人来了,带着对活着的渴望,与病毒搏斗着。 一个家属电话我们病区共有50张床,主要收治危重症和重症病人。我们4人一组,上班时,两人在隔离病区,两人在非隔离病区。记
【广州日报】肝胆专家“救火队长”著名外科专家区庆嘉教授病逝
2017-09-30
“师傅,您去哪了? 手术台无影灯已经为你准备妥当, 病人已经消毒完毕了, 您的助手、洗手护士都在等您上台, 您心爱的柳叶刀也静静地放在器械盘中等您来取。”——弟子陈涛教授 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区庆嘉教授因病去世,享年81岁。记者获悉,在长达57年的行医生涯中,区庆嘉收获了诸多“头衔”。 他被国内同行称为“区大胆”,别人不敢做的凶险手术他敢接;他被同事们称为“广东省肝胆外科救火总队队长”,省内各大医院只要在外科手术中遇到肝胆难题,一
【广州日报】教授下乡亦师亦医
2017-09-29
2017年8月11日,74岁的农民张维汉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医院接受了锥体成形术。这项技术在城市大医院早已普及,但如果在以前,张维汉这样的病人,要么被转送到城里,要么只能保守治疗,卧床静养两三个月。如今,手术结束后不久,张维汉便能独自站立行走了。这一切,得益于一位来自千里之外的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叶伟。他不但行医,还向乡村医生传艺。 2016年6月1日,叶伟被派遣到富平县医院驻点帮扶。在半年内完成诊疗1870人次、手术180台次后,叶伟于去年12月回到广州,但他留在富平县的锥体成形术,在随后的半年让近40位病人受惠。 先看缺什么 再看怎么帮 富平
【今日头条】为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辗转粤赣两地-粤医巧手行腹股沟肿瘤切除术让患者重获新生
2017-07-25
来自江西的张女士(化名)已年过半百,儿女双全且均参加工作。未曾料想,本应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的张女士在2016年9月却被确诊为直肠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做了直肠癌根治手术后三个月,张女士发现自己左侧腹股沟有肿物,自此开始饱受病痛折磨半年多,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得到及时救治。 2016年8月,张女士感觉到身体不适、便中带血,便前往当地医院检查治疗。9月份时,张女士被确诊为直肠癌,在医院给出治疗方案后,张女士毅然决然选择做直肠癌根治手术。本以为术后就能逃离病魔的恶爪,哪知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张女士自己发现左侧腹股沟有1-2厘左右大小的肿物,摸着并无明显疼痛感,在当地医院做了穿刺活检的
【信息时报】患肠癌却轻信“食疗”致肿瘤剧增
2017-07-25
50多岁的张女士患结直肠癌却信任“自然疗法”食疗110天、吃偏方,结果错过手术最佳时间,肿瘤剧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褚忠华主任医师提醒,癌症的规范治疗方法为手术和放化疗,不要轻信各种偏方。 信“偏方”肿瘤增大 2016年8月,50多岁的张女士被确诊为直肠癌,做了直肠癌根治手术,但3个月后,发现左侧腹股沟有1~2cm左右大小的肿物,摸着并无明显疼痛感,在当地医院做了穿刺活检的病理报告为转移癌,医院建议采用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措施。 张女士的儿女通过各种途径得知“自然疗法”并建议母亲试试,为此,还特例给母亲买
【39健康网】女性出现这4种症状要当心!可能是妇科癌症
2017-07-25
现代白领疲劳、压力大,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我国年轻的妇科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宫颈癌是我国妇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癌症。 但包括宫颈癌在内,妇科肿瘤都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所以学会抓住它们的蛛丝马迹非常关键。小九请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张丙忠医生,教你如何分辨各种妇科肿瘤的症状。 我们先把三种常见妇科肿瘤分开来谈。 先谈第一个,最常见的宫颈癌。 宫颈癌,顾名思义就是在宫颈的区域长癌了。 这个癌我们用肉眼来看可能有不同的样子:比如说长了一堆烂烂的东西出来,也有的人长了巨大的溃疡,就好像有个山洞、火山口一样长进去,都是宫颈癌。 很多人认为,宫颈癌跟病毒感染有关系。因此它早期从正常情况下慢慢发生
【健康养身周刊】肩关节脱位成“习惯”“天灾”“人祸”各占一半
2017-07-25
运动后肩膀疼痛难忍、胳膊不听使唤?当心,可能发生了肩关节脱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杨睿介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是非常常见的,占全部关节脱位的近一半,尤其是年轻人,一旦发生了第一次的肩关节脱位,即使复位后也很容易发生第二次、第三次,进而转变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也就是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杨睿提醒,暑假已经来临,大中学生运动较多,在不注意运动保护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肩关节脱位。而中老年人一旦肩关节脱位后剧烈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提防“肩袖损伤”。病因:一半“天灾”,一半“人祸” “惯性
运动后肩膀疼痛难忍、胳膊不听使唤?当心,您可能发生了肩关节脱位。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专科获悉,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是非常常见的,占全部关节脱位的近一半,尤其是年轻人,一旦发生了第一次的肩关节脱位,即使复位后也很容易发生第二次、第三次,进而转变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也就是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专家提醒,暑假在即,大中学生运动较多,在不注意运动保护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肩关节脱位。而中老年人一旦肩关节脱位后剧烈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提防“肩袖损伤”。 为拿行李箱 大学生竟然“掉”左臂 23岁的青青(化名)是一名大三学生。前几日,
【家庭医生在线】胖子下巴骨坏死暴瘦60斤医用小腿骨帮其重建下巴骨
2017-07-25
来自安徽的缪先生(化名)十几年前不幸患上鼻咽癌,一直饱受着病魔缠绕,辗转多地无果后,最近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得到及时救治。 十几年前,缪先生不幸患上鼻咽癌,经放射治疗后,本以为逃离了死神的爪牙,却未曾料想因此患上“放射性骨坏死”。缪先生再度掉入痛苦的深渊,慢慢地开始张不开嘴巴,腮帮疼痛难忍,口腔里面化脓流水,还发出阵阵臭味。这使得原来经商的缪先生无法正常与客户沟通,原来90多公斤的大胖子硬生生被饿瘦30公斤,严重影响了缪先生的工作与生活。 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缪先生与其爱人开始漫长的求医征途,他们跑遍安徽、上海等城市的知名医院,寻找各路专家,为求解决他的痛
【科研】转发广州市科创委关于征集2016年广州市科普专项重点策划项目申报单位的通知
2015-08-11
各科室:围绕广州市科普工作的实际需要,市科技创新委拟组织策划一批重点项目,经费支持方式前期定额资助,项目实施时间为1到2年。现就有关征集要求通知如下:一、申报内容和申报单位要求(一)2016年广州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2016年度完成)。1.科技活动周开幕启动仪式及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围绕科技创新主题,策划系列具有广州特色,互动性、参与性强的主题系列活动。拟立项不超过1项,支持经费为60万元。申报单位要求:具有承担市级以上大型科普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经验,有实施项目的支撑团队和条件;能与市科技行政部门进行较好的沟通合作。2.区科技活动周活动。市、区联动,引导区发动本区域科普资源参与科普工作,在201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男子下巴流脓口难张广州医生竟用一根小腿骨救了他
2017-07-25
下巴骨坏死,时时流脓疼痛,张不开嘴不说,还异臭难闻……十几年前,安徽人缪先生(化名)在逃离鼻咽癌“魔爪”后,便落下了这样的后遗症。由于无法正常张口进食,缪先生从一个体重90公斤的微胖人士,足足饿瘦了30公斤,辗转多地就医,但痛苦依旧延续。 6月19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获悉,该院黄志权教授团队,巧妙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通过切除病变的下巴骨,移植一段小腿骨,帮谬先生解决了难题。在三维重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技术的护航下,缪先生恢复咬合功能,并且重新获得良好的外形,近日已康复出院。 逃脱癌魔,又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