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新快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教授陈样新:身穿铅衣“战袍”,他以心救心

编辑:党办 发布日期:2022-08-09

即将生产的孕妇突发严重心脏病,心率只有40次/分不到,面临心脏骤停风险,陈样新当机立断,带领团队在没有X射线透视引导下,仅用10分钟,成功为她植入临时起搏器,恢复心跳,这“盲穿”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蒙着眼睛表演飞刀绝技。

年近八旬患者,反复心衰住院十多次,陈样新教授团队为他实施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术,这也是全国首批、广州首例的CCM植入,其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方面又有新突破。

从医二十多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陈样新教授,身穿二三十斤的铅衣“战袍”,抢救了太多太多这样的疑难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他不断攻克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和团队创造多个“第一”,门诊量年达4000多人次,常怀一颗仁心,凭借日益精进的技术,让许多患者重获“心”生。

 

黑暗中准确植入电极他的技术“神了”

今年5月份,怀孕近39周的产妇陈女士(化名)常头晕、乏力,入院一查,原是患有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心脏骤停乃至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更糟糕的是,她被送到医院时已有先兆临产征象,分娩随时可能发动,需紧急植入临时起搏器,恢复正常心跳。

通常来说,起搏电极的植入需在X线透视下,看着电极走行和到位情况,并需要在X线透视下调整电极在心脏内的位置,但X线可能对胎儿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如不马上进行紧急临时起搏电极植入术,孕妇和胎儿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在两难的情况下,在心脏起搏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陈样新当机立断,决定在“零射线”条件下进行起搏电极植入——也就是说,要在完全没有X线的条件下,凭借操作过程中的心电图表现和手感,将电极跨过三尖瓣送到右心室,再借助术中心脏超声,确定电极固定在理想位置。由于患者心跳很慢时,术中一受刺激就容易出现心脏停搏,手术团队必须快速将电极植入到位并启动起搏。

“没有X线的帮助,既看不见电极,也不知道电极到哪里了。只能靠自身经验,让电极在‘黑暗’中朝目标部位前进。”陈样新说。

方案确定后,迅速协调心血管内科张海峰副教授、心脏超声王培伟医生和导管室团队火速到位,为陈女士进行“盲植”。1分钟不到腋静脉穿刺到位,置入鞘管,送入临时起搏电极……手术团队配合默契,争分夺秒。陈样新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结合操作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短短两三分钟就准确地将临时起搏电极送入右心室。仅仅10分钟,陈女士的心电监护显示出心脏起搏波形,整个团队都长舒了一口气。半小时后,陈女士自行发动分娩,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男婴。

 

临危受邀远赴南疆,为患者进行最优治疗

2021年3月31日,陈样新采用两切口技术为当地患者顺利进行了SICD植入手术,有效预防该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随着这例手术的成功开展,SICD植入技术为南疆地区心脏性猝死防治带来跨时代的进步。

“患者病情反复且复杂,请贵院专家协助治疗。”3月30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将患者情况反映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位远在新疆的患者因反复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入院治疗,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显示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加之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等疾病,病情复杂,治疗方案难以确定。

接到邀请函后,陈样新隔日便启程前往喀什,一下飞机就直奔病房,力求尽快为患者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经综合考虑,陈样新决定为其进行SICD植入术,不经静脉系统植入,避免了静脉系统植入相关的并发症,也极大地降低了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同时,SICD还兼容1.5T核磁共振,不影响患者日后的核磁共振检查。此外,SICD植入可以在零射线下植入,既避免了医生接触射线,也保护了患者。

 

走遍全国带教医生,让更多病人受益

陈样新不仅竭尽全力用精湛医术为患者治病,更不遗余力倾尽所有投身到人才培养事业当中,他走遍全国各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带教手术100台以上。

例如,无导线起搏器一进入中国,陈样新就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此类技术,他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带教术者,走遍了全国七八个省份,带领省内外数十家医院开展先进技术。

陈样新所在的心血管内科还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永久起搏电极拔除术,这是风险极高的手术,但却是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重要技术。

陈样新和团队还开展广州首例CCM植入手术,为心衰患者带来福音,填补了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的空白……

从医过程中,陈样新参与、主导了太多类似的经典治疗案例,“作为医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担当,为患者提供生命保障,是非常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我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考虑的是患者利益,而不是如果手术失败可能对我个人声誉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是我们医生的初心。”

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每年完成几十例来自全国各地的起搏器感染需要永久起搏电极拔除的病例,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电极拔除中心,让许多走投无路的患者看到了希望。“一个医生掌握好的技术,服务的对象毕竟有限,要让更多病人受益,必须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获得更好的先进技术和医疗服务。”

 

人物简介

陈样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在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颇有心得,特别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不明原因晕厥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心脏植入器械治疗,房颤左心耳封堵、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的微创修复等。

曾赴美、德、法、意等国心脏中心学习、交流,也是国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主要带教术者。获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同题问答您理解的好医生应当具备什么素质?

首先必须医术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学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好医生还需有爱心,对病人的医疗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因此要多换位思考,包括关怀患者的心理状态、经济能力、家庭情况等各因素,为其选择最优的治疗策略;术后的健康教育也必不可少。

只要我们拥有好的技术,拥有为患者服务的初心,我觉得就能够成为一名好医生。而年轻医生,需戒骄戒躁,要谦虚谨慎,乐于和敢于跟经验更丰富的老师多请教多交流,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来源】新快报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张阳 林伟吟

 

点击阅读原文:

新快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教授陈样新:身穿铅衣“战袍”,他以心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