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羊城晚报】五四青年节|奋斗正青春,献给所有在医学事业中热血奋斗的青年

编辑:党办 发布日期:2023-05-04

2023年是第74个五四青年节。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当每一位医学生步入神圣医学学府时,就已庄严宣誓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并且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学医是苦的,白天忙临床、晚上忙科研,工作强度非常大,内卷严重。但与其说是内卷,更多的医生也倾向于将它理解成为一种驱动力。

“我并不是为了比谁强而变得更好,而是为了我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变得更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群青年医务工作者,他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在脚踏实地中踏出实干之声,在行者常至中唱响青春之歌。

 

为什么要选择学医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念想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旧时志在济世的读书人的愿望。现如今,读医不仅门槛高,学习周期也长,成才难度大,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一般人都会望而却步。

说起当初为什么决定学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造口伤口专科主管护师邱良枝表示,“学医其实也是机缘巧合,因为我妈妈以前也学过妇产科,因为各种原因,她没有从事这份职业,抱着一种弥补遗憾的心态,她就帮我填选了医学志愿。”

“我的父母分别是医生、护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治医师黄迪因为在一个医护家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医护真的非常伟大,可以帮助到很多病人。”因此她也就毫不犹疑地选择了学医。

父母是医生或护士,家庭里萦绕着浓厚的医学氛围,子女自然而然就很容易继承父母的衣钵,成为医学生。

除此之外,那是天生对医学有兴趣,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思凡一直从事糖尿病的研究,毕业后埋头科研,他说自己学医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学医对自己家人以及周围的朋友有帮助。第二个原因是,我对学医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医学博大精深,而且非常有系统性和挑战性。”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爱生病,就希望家里有位儿科医生能解决父母的困扰。“我小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爱生病的小孩,每次我妈妈就会抱着我到处去找医生,甚至半夜都在看急诊,那个时候我妈肯定想,如果家里有一个医生该多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神经内分泌专科主治医师张丽娜就是因为深谙普天之下父母之忧患,毅然决然选择当儿科医生。

医护人员从来都是在危难之中显精神,关键时刻见真章,那份救死扶伤的义举感染了无数年轻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硕士研究生张志磊当时是幸存者。“在地震发生时,心想要是我是一名医生,该多好。在我被安全转移到统一的安置点以后,那里的医生给我们的呵护与关心以及他们的辛勤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的举动也消除了我内心的恐惧以及阴影。从那以后,我便决心要当一名医生。”

汶川地震救援、抗击新冠疫情……白衣战士,扛起使命担当,让火热青春在一次次救援、战“疫”中绽放,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而当时的人们无时无刻不被这群白衣战士的青春力量激励与鼓舞。

 

医路上最大的困难什么学习枯燥、出成果的周期长

学医之路异常艰辛,理论学习很难,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还要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我觉得学医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地方是要背了很多的东西,因为医学有它独特的特点,科目非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量非常大,有时候是比较枯燥的。”陈思凡笑着说。

所以,学医必定需要不断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黄迪跟随导师在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上深耕,她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头看,“学医那一份心性上的坚持,可以说是困难的,因为一个医生的成长需要很长时间,5年的本科、3年硕士、3年的博士,甚至还有2-3年博士后的经历,有时候做临床研究的项目,甚至需要10年的时间去观察临床结果,而在此期间,我们需要沉得住气,要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熬得住孤独,方能等到花开。张志磊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学医最难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因为医学的培养周期很长,我们需要潜下心来默默奋斗。”

然而,成为一名好医生和护士哪里就只有学好书本知识呢?“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作为一名主管护师,邱良枝认为,打磨自己,去适应大环境的要求,这是学医最艰难的过程。“因为在综合医院,并不是说单纯掌握好一门临床技能,就是足够了,还需要在临床、教学、科研、沟通、情怀五方面技能都能点满的‘五边形战士’。”

 

是什么支撑着你坚持下去被患者需要和肯定,实现自我价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医之路漫长又艰辛,这些热血青年之所以能够坚持,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主要还是源于心中的那团火,对医学这个学科的热爱。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地过着。“学医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初心和信念,所以说会一直指引着我朝这个方向去不断努力。”张志磊说。

虽然学医很辛苦,好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陈思凡的谈话中,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学医的热爱,“有兴趣的话,我在学习医学的知识中就不觉得那么的辛苦。第二就是需要有一种坚持到底、锲而不舍的精神。”

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

“无数次患者成功康复出院后,对医生一声声的感激,这是支持我不断去努力的一个强大的动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于浩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要向我心中的那个人——我的老师、我的前辈看齐和学习。只要我不断地努力,我一定能成为他们,也就是别人讲的,我们只要向着光的方向去前行,我们一定能看到太阳。”

一声赞美,一次点头,一阵掌声。他人的赞赏肯定,是生命长存的阳光雨露,是人生旅程的兰芷芬芳。“被患者所需要和肯定,实现自我价值。”这大概是所有医护人员坚守在医疗岗位最重要的原因吧。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张华

【通讯员】刘昕晨 林伟吟

 

点击阅读原文:

羊城晚报(五四青年节|奋斗正青春,献给所有在医学事业中热血奋斗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