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在多项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大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医院管理工具大会以及第八届广东省医院多维工具大赛成功举办,我院参赛队伍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临场表现在比赛中斩获佳绩,其中,国赛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赛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病理科参赛项目斩获双料一等奖。
四个项目斩获国赛大奖,创历史新突破
10月30日至11月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指导,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主办、浙江省医院协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医院管理工具大会暨第五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1680个项目分别在16个专场参与竞赛。
我院共选派了4个项目参加本次大会,经过三天紧张且精彩的现场切磋,我院参赛项目均斩获奖项,其中病理科的《提高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率》项目以及CCU二区的《基于IKAP模式+AI赋能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周期心脏康复体系》项目荣获一等奖、EICU一区的《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荣获二等奖、耳鼻喉科门诊的《基于奥马哈系统嗅觉障碍患者管理模式的构建》项目荣获三等奖,创造了我院在质量管理工具国赛中的最好成绩!
我院获奖队伍合影
省赛揽获多项大奖,一等奖项目强势晋级国赛
9月19日至9月21日,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广东现代医院管理研究所、广东现代医院杂志协办的“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多维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与标准化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广东省第八届医院多维工具大赛”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共有省内113家医疗机构参与、290个质量改进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
经过专家在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及推广价值等标准进行严格评审,我院选送的4个项目脱颖而出,病理科的《提高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率》项目以及耳鼻喉科门诊的《基于奥马哈系统嗅觉障碍患者管理模式的构建》项目荣获一等奖、口腔科的《降低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荣获二等奖、CCU二区的《基于IKAP模式+AI赋能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周期心脏康复体系》项目荣获三等奖,其中一等奖项目获得直通国赛的资格。
我院获奖队伍合影
为了发掘和遴选高质量案例代表医院参加大赛,医务部质量评估中心牵头开展了多轮案例选拔和高质量培训辅导,包括主动挖掘院内优秀题材、协助科室形成改进项目并开展一对一培训;联合院内专家和护理部组织多次点评会,对候选案例进行辅导,从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课件到演讲展示都提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力争让每个项目都能展现出亮点和最佳效果。
国家级及省级医院质量管理大赛中获得的荣誉,充分肯定了逸仙人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也体现了逸仙人在践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路上的决心和行动。未来,我院将继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文/图 质量评估中心)
项目简介:
病理科《提高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率》(国赛、省赛一等奖):
病理诊断是疾病确诊的 “金标准”,一份规范、精准的病理报告,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范围的确定以及患者的预后评估。为提高规范化病理诊断报告率,满足临床精准治疗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病理科以“范圈”项目为抓手,对病理报告全流程进行深度梳理与优化。通过组建病理亚专科、构建格式化专科病理报告模版、研发AI病理诊断模型、制定标本规范化固定流程及严格质控管理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规范化的病理报告率,不仅达到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的要求,更因诊断信息精准、报告内容全面,赢得临床科室的一致好评与高度信赖。
CCU二区《基于IKAP模式+AI赋能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周期心脏康复体系》(国赛一等奖,省赛三等奖):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被称为“心血管杀手”。全周期心脏康复作为守护患者术后健康的关键防线,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改善生活质量。本项目融合前沿科技与专业医疗理念,将人工智能的高效优势贯穿于心脏康复全流程,通过精准采集与实时分析患者健康数据、个性化推送康复知识,并结合IKAP(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动态追踪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干预策略,有效激发患者主动参与意愿,推进健康行为扎实落地。项目实施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与运动康复执行率显著提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大幅降低,患者康复满意度持续提升,有力推动了医疗服务质量的升级,是医疗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耳鼻喉科门诊《基于奥马哈系统嗅觉障碍患者管理模式的构建》(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
嗅觉障碍是患者对气味感知异常。嗅觉通路出现器质性或/和功能性病变,导致对气味的觉察、传导和中枢整合信息异常。嗅觉障碍患者治疗周期长、自我管理差,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强化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医护协同监督力度尤为重要,耳鼻喉科嗅觉障碍患者缺乏信息化评估方法、中西医诊疗方案不健全、无监管也无评价机制,为此,本项目构建基于奥马哈系统嗅觉障碍患者管理模式,通过组建嗅觉障碍标准化诊疗团队、研发“逸仙嗅觉专病管理小程序”(涵盖数字化评估、视听辅助嗅觉训练、打卡日记、科普与反馈等功能)、构建全方位中西医特色诊疗方案等举措,大幅度提高了嗅觉障碍治疗有效率和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提高了就医体验和患者满意度,该项目已成为耳鼻喉科特色管理项目。
EICU一区《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国赛二等奖):
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是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转运过程中易发生设备故障、生命体征波动、信息沟通不畅等不良事件,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提高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项目通过组建专业转运团队、优化转运流程、引入智能监测系统与创新设备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系统性地提升了转运质量与安全水平。项目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39.72%显著降至15.27%,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医护效率与家属满意度,形成了可推广的“专业团队+科学评估+智能管理+先进设备+人文关怀”五位一体转运体系。目前,该模式已成为急诊医学科的特色服务项目。
口腔科《降低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省赛二等奖):
口腔癌是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游离皮瓣移植是口腔癌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主要方法。由于口腔癌解剖部位的特殊性等,导致口腔癌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有文献报道口腔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营养状况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为降低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解决临床需求,本项目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成员涵盖临床护理、医疗、营养、康复等,通过优化手术方式、创新吞咽评估工具、个性化营养和吞咽康复干预等举措,联动病房、门诊及家庭,有效改善患者多学科协作机制不完善、出院后康复治疗连续性中断等痛点问题,显著降低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及医疗质量。目前,改项目已形成标准化,在口腔颌面外科全面推开实施。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300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