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脑卒中发病风险高,如何预防?

发布日期:2021-05-30

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卒中。

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 40% 以上,其中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 250/10 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 50/10 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 5 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

脑卒中疾病一旦发生对人体损害非常大,脑功能一旦受损,所致功能障碍恢复周期较长,严重者功能障碍可持续终生。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脑卒中可防可控

卒中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卒中预防主要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因素等。来自全世界32个国家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90.7%的卒中与以上10项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相关。对于我国人群,该10项危险因素与94.3%的卒中发生有关。这提示卒中是可防可控的,脑卒中一级预防是降低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一、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措施

所谓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未发生脑卒中,通过对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高血压为何会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过高的血管压力可损伤脑动脉血管内皮,脂质容易在损伤的血管内皮沉积,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控制血压在合适的范围可避免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

在临床治疗试验中,我国高血压人群中,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比值约(5~8):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约 1:1。因此,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

2、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关系最密切,对于中、低人群,LDL-C宜降至3.4以下,高危人群宜降至2.6以下,极高危人群宜降至1.8以下,超高危人群则宜降至1.4以下。

3、糖尿病

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的全球糖尿病概览显示,我国成年(20~79岁)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144亿,其中有3410万患者年龄超过65岁,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高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另外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增强可使脂质代谢产生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心源性栓塞

心源性栓塞造成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4%~30% ,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致的心源性卒中约占70%。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常人高出5倍。

5、控制饮酒

研究显示,大量饮酒可使卒中风险增加20% ,并使卒中相关死亡率上升16%,并与饮酒剂量呈正相关。

6、吸烟

戒烟可降低卒中发病率,改善卒中预后及复发。2018年一项国外的研究表明,在卒中或TIA发生后6个月内戒烟可显著降低再发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发生率。

7、超重或肥胖

已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

8、体力活动不足

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明,体力活动不足是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体力活动适用于任何年龄层卒中的预防,并且年轻人群受益程度更多。

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栓的形成,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可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0、心理-社会因素

紧张情绪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紧张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患者血糖、血压、心率升高,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这些都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而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不合理饮食、不规律作息等都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

二、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到70%到80%左右。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针对脑血管疾病恢复期和和后遗症期,通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防止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展为严重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疾病复发等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1.抗血小板

早期短时间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DAPT)对部分高危TIA或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益,对近期有症状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能也有益。

长期治疗可以选择阿司匹林单用或氯吡格雷单用。

2.抗凝

对于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长期预防性抗凝治疗。

3.降压

任何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应首先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第一目标≤140/90mmHg,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建议≤130/80mmHg。

4.降脂

他汀类药物治疗能降低脑卒中风险,无论血清胆固醇基线水平如何,他汀类药物均可减少脑卒中。

5.控制血糖

对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尽量控制血糖糖基化蛋白HbA1c值不超过7%。

6.其他

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尿酸水平。

总之,“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可控的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戒酒),配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并不可怕。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廖日房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