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挥别2021 | 听,这些和生命有关的故事
又一年,365天,浩瀚宇宙中,这颗蓝色星球仅仅公转了一圈,地面上的我们,却经历了无数悲喜。
在即将告别2021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有一瞬间,想起这一年来曾经让我们感动、唏嘘的无数瞬间?
12月30日,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在辉瑞中国的公益支持下,推出《生命的重量》跨年演讲。
肺癌专家吴一龙、器官移植专家刘超、疾控专家张周斌、医疗记者任珊珊将和你一起,重温2021年广州人经历过、见证过的温暖故事。
这些故事与守护生命有关,是生命重量的展现,值得留存心底,激励着我们在崭新的365天继续携手前行,用希望承载生命的重量。
刘超《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中心主任
大家可知道:一把手术刀的重量有多少?
它可能等于164克,那是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肝脏的重量;也可能等于18斤,那是一个父亲为拯救心肝宝贝所减掉的体重。
2021年10月,我和同事们完成了一台难忘的肝移植手术,给一个8个月大的女婴移植了一小片肝脏,而捐出这片肝脏的正是孩子的爸爸。
这个宝宝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还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快换肝续命,年轻的爸爸果断选择了“割肝救女”,但孩子爸爸必须尽快减轻体重,以便让肝脏能符合移植标准。
有人劝他放弃这个女儿,他还年轻、有机会生第二个,但孩子爸爸跟我们说:“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的,再生的小孩就不是她了!”
通过每天积极地锻炼,他在一个月之内减重18斤,终于和医务人员一起给了女儿第二次生命。
器官移植医生,相当于生死之间的摆渡人,见证了施与受,传递生命的火。从医32年,我每天在医院直面生离死别,感受人情冷暖,也常常思考:我手中的这把柳叶刀,究竟重几何?
对我来说,一把手术刀衡量的不仅是医学进步的速度,也是亲情的温度和生命的重量;它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也是医道的价值;它承载的是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也是医者对患者的承诺,更是医患携手,对生命的倾心守护。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常令人唏嘘怅惘,而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则让人慨然以赴,奋楫笃行。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