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眼病防治协同路,党建引领下的跨学科交流会圆满举行
11月6日下午,一场以“中西医协同防治眼病”为主题的交流会在南院区博爱楼9楼中医科医生办公室顺利举行。会议由眼科教职工党支部和中医科教职工党支部联合发起,依托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项目,以及眼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项目”,旨在推动两科在眼科防治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中西医协同眼病防治交流会顺利举行
会议由中医科主任李建军教授主持,中医科师林主任医师、陈柳丹副主任医师、陈华丽护士长、陈珂区长等,以及眼科主任、党支部书记蓝育青教授,陈卓丽护士长、杨帆、李雪沛、陈湘婷医生及多位博士生共同参与,围绕“中西医如何协同防治眼病”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医科特色疗法赋能眼病防治
陈柳丹副主任医师系统介绍了中医针灸、敷贴等疗法在干眼症、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眼病中的应用与疗效,分享了改良针灸手法和临床经验。师林主任医师则提出了将中医经络检测技术应用于眼病防治的新思路,不仅可用于患者体质辨识和个性化调养指导,还能为科研积累有价值的数据,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眼科聚焦协同需求,强化临床科研融合
蓝育青教授表示,当前眼科在中医药应用方面仍有拓展空间,尤其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少年近视、干眼症等领域前景广阔。李雪沛医生分享了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经验,介绍了正在开展的RCT项目:团队已在2所小学完成1500余名学生筛查,探索耳穴压丸、揿针等中医疗法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杨帆医生则聚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解读了最新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系统梳理了中医药在改善微循环、延缓病情方面的优势,并提出初步的协同治疗思路。
达成四大协作共识,把理念落到行动
经过充分讨论,双方就下一步协作方向达成一致: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跨科室讨论,及时共享临床经验与科研成果;聚焦重点病种,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成药联合治疗方案、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等项目开展联合研究与建设;完善转诊与门诊制度——推动中西医协同门诊建设,让患者在一站式服务中享受“西医诊断+中医调理”;深化医教研护联动—促进科研课题、护理经验和教学培训的多维度协作,形成良性互动。
李建军主任在总结中指出,中西医协同是眼病防治的重要方向,这次会议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把共识转化为行动,让更多患者受益,也为医院的中西医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李建军主任总结发言
本次交流会不仅增进了中医科与眼科之间的专业互信,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也体现了党建引领下支部融合的优势。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精准诊断”各有所长,将为患者带来更科学、更高效的诊疗体验。(文/图:眼科教职工党支部、中医科教职工党支部)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300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