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南方都市报】老人反复头晕可能是心动过缓惹的祸

发布日期:2010-08-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8-19  AII22

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 黄孟邻   通讯员 王海芳 林永青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

 

 

摘要:有些老人反复头晕、摔倒,头颅CT却查不出个究竟来,这有可能是心动过缓惹的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提醒市民,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治疗。

有些老人反复头晕、摔倒,头颅CT却查不出个究竟来,这有可能是心动过缓惹的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提醒市民,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治疗。

    基础病患者须警惕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慢于60/分钟,可见于健康的成人,但多见于老年人和运动员,在睡眠时也可能发生,出现不适一般在60岁以后,其中有基础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患此病的居多。王景峰教授强调,老年人若有心动过缓,并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则应进一步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排除冠心病、心肌病的可能。

王景峰教授表示,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从生理上说,最常见的原因是窦性心律的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减慢,轻者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等,在活动时加重;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黑朦)、晕倒(晕厥),甚至突然死亡,危及生命。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也属于较少见的致病因素。

 心动过缓不宜随便用药

    王景峰教授表示,有些老人一直头晕,就自己吃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但是头晕的症状不见好转,严重时还会晕倒。王景峰教授提醒,心动过缓的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买药服用,尤其是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该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免过量和误用。虽然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种方式,但药物作用时间短,只限于紧急救护,而且具有副作用,疗效不稳定,不能长期进行。

    装个起搏器可为心脏充电

    目前公认的治疗心跳过慢的长期有效方法是在患者体内安装一台起搏器,王景峰教授表示,基于心跳过慢的源头在于窦房结,即心脏的天然电池放电微弱或没电,那么就应该让天然电池充电,恢复足够的电力。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造的备用电池,它能替代心脏的起搏点发放电流,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它的优点是使更多的心脏骤停患者、心衰患者得以挽回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没有副作用。

    心动过缓要注意保养

    心动过缓会引起血压降低,导致循环的血流量减少,脑部缺血,因此会引起头晕。王景峰建议患者好好保养,以减轻疾病的影响:

    ◎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

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练气功、打太极拳。

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饮食要定时定量,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

    ◎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

    ◎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不从事紧张工作,如驾驶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