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热过头危险!专家:高温热浪伤脑伤心

编辑:党办 发布日期:2023-06-30

近日,北京暴热,在故宫旅游的网友测出地表温度高达74℃。当天在故宫排队参观的人群仿佛烤肉一般深受煎熬,不时有120急救车将中暑患者转运至医院。而广东连日来也出现了高温暴雨的天气。据记者了解,国家疾控局发布也于近日针对性地发布了《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

高温、湿度大且持续时间长的天气,毫无疑问会让人感觉不适,甚至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记者采访神经科和营养科专家详细了解预防中暑和急救方法以及高温天气的饮食要点。

 

高温最大的危害是伤脑伤心

在高温天气出行,尤其是大马路上,热浪滚滚,扑面而来,,不少市民朋友因此出现中暑的症状。国家疾控局指出,高温热浪可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其后果很严重,比如可引发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也可引发严重肺部疾病;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重时导致肾衰竭。以常见的热射病为例,患者的体温可高达40℃及以上,继而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同时还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因此,对于高温热浪天气千万不可小看,在这种天气下人很容易脱水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翁胤仑副教授指出,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严重失调,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降温、脱离热源,特别是当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块、冰袋、冰毛巾等降温。

 

暑期出游注意防暑

进入暑假后,旅游市场继续升温,北京、甘肃、新疆等地成为网友出游的聚集地。翁胤仑副教授提醒,在高温天气外出,一定要注意防晒。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宜在阴凉处活动,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同时要随时关注体温变化,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块、冰袋、冰毛巾等降温。外出随身携带解暑药品,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症状,尽快到阴凉处休息,并测量体温,补充水分。

若出现肌肉痉挛,应立即在阴凉处休息,并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若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另外,面对高温天气,一定要多补水,但专家建议不宜一次性大量喝凉白开,因为大量出汗会伴有电解质的流失,如果此时只是大量喝凉白开,会导致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时可能引起脑水肿昏迷。因此,在大热天喝水,切忌大瓶凉水一口闷,要少量、多次,分口喝,适当加盐会有更好的补水效果。

 

天气热,不渴也要多喝水

在旅游胜地,品尝美食是少不了的一环,然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教授指出,气候炎热在饮食上应该以清淡为宜,同时要多喝水,但忌大量饮用冰冻饮料。

第一,要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外出,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一般情况下,每日饮水量1500ml-1700ml,出汗较多时,每日饮水量可增加至2000-3000ml。 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饮用2-4杯凉水(500-1000ml)。

而对于暴露在烈日下人群,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含有钠或盐的水,含盐量以0.15%-0.2%为宜(建议可饮用运动饮料)。

第二,清淡饮食。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但可以适当偏咸,以补充盐类(高血压患者除外)。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含有水分高的冬瓜、黄瓜、葫芦瓜、西瓜等,可帮助补充水分和钾及其他微量营养素。荤菜常选清蒸鱼、白灼虾和豆腐汤等。传统中医食疗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说,汤、菜中可适量放姜,减少因凉水饮用过多所致胃部不适感。

第三,勿大量饮用冰冻饮料。尽量避免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高温天气,由于人体消化能力减弱,因此要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吃不易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例如坚果类和干豆类食物。

 

Tips:中暑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中暑喝藿香正气水

中暑了,常常有人认为先喝一瓶藿香正气水,但翁胤仑副教授不推荐在中暑后使用藿香正气水,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藿香正气水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中暑不在藿香正气水的适应证内;第二,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在40%-50%,服用后可能引起更严重的脱水,中暑导致的损伤更严重。

误区二:中暑昏迷掐人中

有网友称,中暑了可以掐人中。翁胤仑副教授表示,掐人中的方法对于中暑来说“真没啥用”,掐人中,仅仅能起到刺激疼痛作用,与掐大腿无异,不能用来急救。尤其对于昏迷的病人,掐人中有时甚至可能因为疼痛刺激引起误吸窒息,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潜在风险。

误区:中暑发热,吃退热药

有人觉得中暑就是热的,吃吃退烧药就好了。翁胤仑副教授表示,此“热”非彼“热”,中暑发热的机理与细菌病毒引起的体温升高的机理不同,中暑导致的发烧,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受阻造成的热量在体内积聚,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而退烧药主要通过身体发汗来达到降温目的,中暑后服用退烧药会适得其反。因此,中暑后首选物理降温。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张华

【通讯员】黄睿 张阳

 

点击阅读原文:

羊城晚报(热过头危险!专家:高温热浪伤脑伤心)